01
人,越是上了年紀,越怕出現問題。
對此,曾有一位作家寫道: 「年輕時,原以為自己能夠扛下一切。誰知道,人的能力終究還是差了一點,尤其在人到晚年的時候。」
一般來說,人老了,最怕兒女不孝,兜里面沒錢,以及身體出現問題。
中國人有個傳統,那就是「養兒防老」。如果連兒女都不照顧父母,相信父母只能越過越悲催,讓人心寒。
孝,那是一種傳統,更是一種為人子女的責任。但是,又有誰能保證自己就能孝順一輩子呢?誰都無法保證。
有些人可以孝順三年,有些人可以孝順十年,而絕大多數人,都難以做到孝順十幾二十年,特別是在老人臥病在床的那一刻。
因此,老年人被人「拋棄」,那就是很常見的事兒了。
要知道, 有些人需要外出工作,無法在家照顧父母。而有些人則沒有照顧父母的心思以及金錢。這,都是普通人所無法改變的現實。
人到六十,如果被兒女拋棄,老伴離開,該如何是好?兩位老人道出心聲。
02
劉大伯:人到晚年,誰都靠不住,只有錢是硬道理。
村口的劉大伯,一直把兩棟房子的所有權都把握在自己手中,絲毫沒有把房子分給兩個兒子的心思。
對此,有一個親戚就問劉大伯:「老劉啊,都一把年紀了,怎麼就放不開呢?把房子和財產都給了孩子,那不是兩家都歡喜的事兒嗎?」
聽了親戚的話后,劉大伯只說了這麼一句話: 「人老了,經受不起兒女的背叛,唯有做好最壞的打算,才能應對最壞的未來。」
之所以劉大伯會有這樣的想法,就是因為劉大伯的一個工友,也遇到了相似的問題。只不過, 這位工友做錯了,把房子和資產全部給了孩子,如今落得人財兩空的下場。
其實,一切的問題都特別現實。
你把房子給了孩子,孩子如果不孝順你,那你該怎麼辦呢? 反過來說,孩子不孝順你,但你的房子在你手上,那你不就有所依靠了嗎?
如果說人終究靠不住,那物質才是我們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試想,如果可以選擇,又有誰會懷疑親情而把重心放在物質上呢?
劉大伯的做法,看似薄情了一點,可實際上,卻是一種對于自我的保護。
在這個蒼白的世界里面,沒有人會憐憫你,除了你自己。
03
張大爺:人到晚年,要把身體搞好。
同事的父親張大爺,今年已經65歲了,身體特別好,基本不需要別人照顧,而且他還經常鍛煉,經常約人去爬山,反正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張先生總是說,父親不論做什麼事兒,都把身體放在首位。 在他看來,身體好,自己才能好,兒女才能更好。
現實生活中,有句話是這麼說的,那就是 「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
一個人,如果他生病了,相信他的兒女也會在長時間的照顧中,對父母產生厭惡的心理。
同時, 如果老人為了治病而掏空家庭的錢,相信這個家庭就會愈發衰落,或者連老伴都會離他而去。
有道是 「歷經世間多少事,方知平安值千金。」
健康,不僅是自己的,也是兒女的,更是家庭的。可以說,家中有健康的老人,比你擁有幾十萬還要幸福。 反之,家中出現了臥病在床的老人,那終究會連累三代人。
張大爺的做法,特別明智。因為他看透了人性的本質,也看透了生活的根源。有錢有健康,那才是真幸福。無錢無健康,那樣的人生,毫無意義。
04
人到晚年,要做好這四個準備。
準備一:把金錢攥在自己的手中。
還是那句話,有錢有酒真兄弟,患難何曾見一人。有錢在手,自然生活無憂。 無錢在手,哪怕是親生兒子也不頂用。
試想,沒有錢,哪怕你是家族中的長輩,可又有誰會看得起你呢?一切,都很現實。
準備二:保養好自己的身體。
不論在什麼時候,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那才是王道。有好的身體,才有幸福生活的資本。沒有好的身體,哪怕給你萬貫家財,也沒有用。
況且,有些老人一旦患病,還掏空家庭的錢財,直接把家庭拖垮,那才是最大的不幸。
準備三:要有積極良好的心態。
一個人,他有著怎樣的心態,就會有著怎樣的未來。雖然說過日子需要金錢,但也需要心態。 好心態,一生安好。壞心態,一生不幸。
所謂「心若向陽,無謂悲傷」就是這個道理。
準備四:接受現實,看透人性。
做人,還是現實一點比較好,千萬不能用自己的真心去考驗人性。像人性這種東西,雖說是人性本善,可實際上,終究是人性本惡。
誰也不知道人會在什麼時候會變壞。如此,做好最壞的打算,別總是依靠別人,那才是做人「未雨綢繆」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