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歲過后,建議你別執著以下四件事,活的更加通透

li李 2022/05/16 檢舉 我要評論

01

對于年輕人來說,難免有執迷不悟的時候,畢竟經歷太少,對人生看得不夠透徹。

當一個人到了五十歲的時候,如果還活得不通透,那就有些說不過去了。走過了不少的彎路,吃過不少的虧,還經歷了很多次聚散,總要有那麼一刻,豁然開朗。

有人說:「人生是一個借假修真的過程。」那麼到了一定的年紀,我們就會活成真實的自己。

02

第一,不執著長久,放開愛情。

當我們愛上一個人的時候,希望得到對方的全部,也希望對方把自己當成「唯一的愛人」。我們更希望,自己愛的人,是一個有發展前途的人,能夠一步一步走向輝煌。

可是,我們只懂得對愛人提出要求,不懂得努力改變自己。 最好的愛,其實是自己持續變好,給對方一個完美的愛人。

看過一個哲理故事:在一座寺院里,有一座存放書籍的閣樓很破舊了。天晴的時候,幾個小徒弟想推開窗,讓陽光涌進來,帶走書本上的濕氣。

門窗年久失修,怎麼也打不開。

老禪師走過來,笑著說:「把書搬到外面去,不就好了嗎?」

一句話,令人醍醐灌頂。 做人做事要懂得變通,如果陽光不能走過來,那麼我們就主動走進陽光。

也就是說,在年輕的時候,執著改變愛人,但是沒有成功,那麼下半場就改變自己,主動接納愛人的一切臭毛病。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當你把對方的丑,也當成美的時候,你會發現,從不執著天長地久的心態,卻讓你牽手老伴的時候,心情變得特別愉悅。

老伴,其實是亦師亦友的伴侶,沒有了浪漫的情懷,卻有了親人一般的溫暖。

03

第二,不執著是非,放下煩惱。

人這一生,做錯了什麼,有什麼功勞,看似很重要,其實過了若干年之后,都沒有人記得了。

陳恭尹的父親,曾是明朝的官員。明朝滅亡后,一直反對滿清的統治,在嶺南一帶,招兵買馬,秘密起兵。

終究是,胳膊拗不過大腿。陳恭尹以失敗告終。

在清朝的時候,他應該是一個「不識時務」的人吧。可是在后人看來,他卻成為了有民族氣節的人。

放下對是是非非的執著,你會發現,只要努力拼搏、問心無愧就行了,對錯都不那麼重要。因為你的言行不會讓所有的人都滿意。你只能按照社會大義去做。

不糾結是非功過,你在職場上會特別輕松,退一步反而更加輕松。在事業上,你也會接受「碌碌無為」的結果。在人際交往中,不再因為得罪了誰,而耿耿于懷。

04

第三,不執著善惡,以德報怨

如果你身邊有惡毒的人,那麼你不要懊惱。而是堅持對他善良,要相信他會被你感化。如果他堅持作惡,你就遠離他。

人過五十,人生的下半場真正開始了,你還心存惡念,說明你活得很窩囊。起碼你有一種不好的心態,看誰都不順眼,都是壞人。

有一次,我乘坐公交車外出,發現一個臉上有刀疤的人,一直跟在身后。我有些懼怕。忽然,我發現他站在一個嬰兒車旁邊,沖著嬰兒微笑,還用腳踩住了嬰兒車的輪子,避免滑倒。

下車的時候,我忽然發現,那個有刀疤臉的人,真的很好。他的疤痕,也許是因為做好事留下的吧。

一念是善,一念是惡。裝扮我們的念想,用心去觀察別人,用愛去包容別人。當你老了,才會越來越慈祥,受人尊重。

05

第四,不執著生死,順其自然。

一個人只有到了五十歲左右,看到父母越來越老了,或者父母已經過世了,才明白,生死到底意味著什麼;人為什麼要活著。

每個人都要面對生老病死。只是年輕的時候,不會那麼感觸深刻。畢竟,生病了,也只是隨便吃點藥,馬上就好了。

當你五十歲的時候,看到頭上的白發,臉上的皺紋,難免會長吁短嘆一番。

因此,你要放下對生死的執著,讓生命自然、優雅地老去。不懼怕生死,生命就會陽光燦爛。

真正能夠永恒的,是一個人的精神和對社會的貢獻。人生暮年,只要你活得樂觀,還能力所能及地行善積德,就對了,千萬不要去折騰自己。

06

一晃,就過了五十個春秋,未來還能有多久?也許二三十年,也許五六十年。沒有人說得清,但是你不要過分擔憂。

學會去繁存簡,化整為零,你就會發現,人生一世,如一句詩——揮揮手不帶走一片云彩。

不執著長久,只要好好相愛。

不執著是非,坐看云卷云舒。

不執著善惡,堅持積善積福。

不執著生死,享受美好當下。

愿你我,放下執著,清白一生,愿與草木,隨遇而安。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