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幫帶娃,我卻很壓抑」,婆婆任勞任怨,為啥總遭兒媳嫌棄?

li李 2022/05/24 檢舉 我要評論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幫子女帶娃的老人,都在承擔著什麼》,看這名字我們就知道,這是一篇為老人發聲的文章,文章里講述了 一部以姥姥為視角的紀錄片,紀錄片里細數了老人幫帶孩子的艱辛,而在帶娃的同時,自己的很多帶娃方式又遭到子女嫌棄,因此常常是一邊辛苦,一邊受著委屈,還遭子女埋怨。

看了這篇文章之后,我就有種特別強烈的沖動,想寫一篇文章為現在的年輕父母發下聲。

記得我曾經寫過一篇關于婆婆和媳婦關系如何處理的文章,文章相對還是比較理性和中立,卻還是在評論區被很多婆婆「圍毆」了,所以即便我覺得這篇文章寫了發布之后也還是會被罵、被說沒良心,我還是決定遵從內心、寫一下我內心的真實想法。

婆婆幫忙帶娃,我卻很壓抑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我總結了一下,題主大概意思如下:

婆婆很年輕人也很好,心甘情愿幫我帶娃,而且也很聽我的話,但是我跟她相處卻感覺百爪撓心般的難受。

舉個例子:

每次吃飯的時候,孩子一哭立馬就扔下筷子去看寶寶,做好飯非讓我們先吃她看娃。總給人一種為了孩子可以奉獻一切的感覺。然而我是一個追求獨立的人,她的犧牲很大,我也看在眼里,可是卻讓我感覺很無力,多次表達過不用來帶孩子,卻總被她無視。

好好聊過,也吵過,他卻還是一副我為了你們甘愿犧牲的樣子,有種一拳打到棉花上的無力感,最重要的是,我老公不理解我的想法,總覺得把孩子丟給老媽我們都輕松。

可以看得出題主很糾結很難過,甚至覺得這樣的生活讓她很痛苦,雖然帶孩子是個公認的苦差事,可是對于一個有著 獨立思想的成年人來說,她既然選擇了要孩子,就已經做好了承擔超過預期后果的思想準備,再苦再累也是她的選擇。

可是婆婆單方面無條件的介入讓她覺得自己的生活被介入、被打亂,最重要的是,婆婆的這種行為自己還不能說什麼,否則就會被道德綁架,立馬就有人出來說這樣的話:

「現在的媳婦就是不懂事,老人犧牲自己的晚年生活來給你帶娃,你還不知足!」

然而,你所謂的「為你好」,有沒有問過孩子她需要不需要?

帶孩子是父母分內自己事, 婆婆來帶雖是好心,但確實侵犯了年輕父母的邊界,最重要的是,年輕父母不開心,到頭來還要感覺老人,因為她「犧牲了自己幫忙帶娃」的這種偉大行為,所以子女就要無條件接受一切,這對子女來說公平嗎?

再加上育兒理念不同,萬一雙方發生意見上的分歧,如果遇上一個蠻不講理的婆婆,懟回去勢必會發生爭執,如果遇上一個通情達理的婆婆,又會被貼上「不知感恩」、「不孝順」的標簽,這讓年輕父母怎麼做呢?

為什麼很多老人都喜歡帶孫子?

看電視劇《司藤》的時候,最后大結局處讓我很感慨。

在電視劇里,竹妖孔菁華在司藤之前收養過一個孩子,叫西竹,但因為西竹在青春期時叛逆、不服管教、跟著不良少年鬼混,孔菁華從未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而是當機立斷廢了西竹的腿,把西竹拋棄,然后又領養了一個孩子,也叫她「西竹」。

孔菁華認為, 孩子養廢了就再養一個。

正如網上調侃很多父母生二胎一樣: 養孩子就像游戲練號,練廢了再練一個。

孔菁華的心理,其實跟現實中很多老人帶孫子的心理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有的老人從年輕時地忙碌到老年時的清閑, 無法真正從心理上適應這種轉變,于是開始催生、想要借助于「帶孫子」這件事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把自己最大的愛好變成了「帶孫子」。

還有的老人就如孔菁華一樣,本身控制欲比較強,自己的子女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人生,不再凡事聽從老人的意見,也不再時時陪伴在老人的身邊, 比起長大了的孩子,幼兒更容易受到大人的控制,并且比起忙碌的子女來說,孫子更能長期陪伴在老人身邊,滿足老人的控制欲。

當然,也不否認還有很大一部分老人認為生活壓力太大,想著幫忙兒子媳婦帶孩子,能給兒子媳婦減輕生活上的壓力,或者是不放心年輕人帶孩子,認為自己經驗更豐富一些,于是放棄老年的清閑生活,毅然投身于「帶孫子」事業當中。

但是無論如何,很少有家庭在老人幫帶孩子的時候,不會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兩輩人之間產生矛盾。

老人幫帶娃,最難的不是婆婆而是媳婦

我老公國中時父親去世,一直是媽媽一個人帶他,結婚之前就跟我說過,婚后一定會跟母親一起住,以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

那時候沒覺得哪里不好,我也是真心想把婆婆當親媽對待的。婚后婆婆一直催要孩子,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趁我年輕可以幫你們帶娃。」

這句話給了我無限憧憬,也給了我早點要娃的決心,于是剛剛處于事業上升期的我,毅然決然要了娃。

孩子生了之后我才發現,很多事情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麼簡單。

剛生完孩子頭一年,我的生活節奏是這樣的:

每天早上7點起床洗漱準備早餐、上班,因單位離家遠,中午不回家;

晚上6點下班,趕緊去超市買菜,回家之后擇菜、洗菜、做飯,給我婆婆準備第二天的飯菜(婆婆只負責帶娃,第二天的飯菜都是我前一天在家準備好,早上和中午的碗筷都是留著我晚上回來洗)。

往往一套流程下來就到快9點了,吃完飯10點;

我老公收拾餐桌、洗碗完了11點;

晚上睡覺我帶孩子,一晚上醒五六次給孩子喂奶、換尿不濕,整體算下來一天睡眠不超5個小時。

那一年家里亂得像豬窩,每天睡眠不足累得筋疲力盡,還被婆婆抱怨不帶娃也不做家務,回家稍微晚點,婆婆就抱怨說自己天天在家帶娃,晚飯都不能及時吃。偶爾真的不想做飯提議出去吃點,就會被婆婆說我不會勤儉持家。

那一年沒有任何聚會,偶爾朋友組織聚餐也是被我拒絕,因為婆婆會說:「我辛苦在家給你們帶娃,你們自己到外面瀟灑!

說真的,比起自己全職在家帶娃, 我更害怕婆婆天天把「為了你們犧牲了我一輩子幸福」的理論掛在嘴邊,這讓我十分有壓力,絲毫不敢對她有一點點意見,否則就要受到良心的鞭撻,自己都覺得自己「怎麼這麼不孝順、這麼不知道感恩」呢?

讓不讓老人帶娃,年輕父母也真的左右為難

我這樣說,可能又要被噴口水了: 「老人能幫你帶你就得感恩戴德了,還在考慮讓不讓老人帶,老人是欠你的嗎?」

可是,在我家,讓不讓老人帶,我真的是左右為難。

我前面說過,我婆婆一直跟我們一起住,帶娃的過程中曾數次說自己多累多苦,我也曾提議過我自己親自帶娃或者請個阿姨減輕負擔,可是一聽我這樣說,婆婆就會說: 「你是嫌棄我帶得不好嗎?」「我還能干請什麼阿姨?錢多了沒處花嗎?」

孩子再長大一點,上幼兒園、上小學,我們開始更多地參與到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中來,結果但凡孩子出一點問題,婆婆就會說: 「小時候我帶得多好、多聽話的孩子,現在被你們帶成這個樣子!」

說白了,只要孩子有點成績,就是婆婆小時候帶得好,只要孩子有點問題,就是我這個當媽的把孩子帶廢了!

里外都是我這個當媽的不對,我還能說點什麼呢?

曾在網上看到網友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婆婆就是那種犧牲自己感動自己的人,跟她相處相當窒息,我比較獨立,注重隱私,她完全相反,每天神經緊繃著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說悄悄話她隨時插嘴,打電話偷聽,一有動靜就沖進我房間,總之做什麼都有她,而且啥事都想讓聽她的,表面好言好語的征求意見,如果不稱心,她會對我哭,用眼淚壓迫我,我老公都不吃她這一套,我慢慢也免疫了,她總是自怨自艾自己把我當親閨女我不領情,相當窒息。

看到這里,能說這個婆婆不好、或是兒媳婦不好嗎?并不是,只是兩個人的相處有問題,缺少的是尊重彼此的選擇而已。

寫在最后:

根據國家衛計委發布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6》顯示, 為了支持兒女事業,照顧第三代而離鄉背井,去到子女所在的城市生活的老年人人數達到1800萬,最近幾年每年都會有遞增。

然而,這些跟隨子女一起住、名為支持子女事業、照顧子女和孫子生活的老人們,其實并不幸福,而這些受照顧的子女,也同樣感覺到壓抑。

雖然有了父母的幫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年輕父母的生活壓力,但在這個過程中, 一是年輕父母很難完全建立起跟孩子之間的良好親密關系,二是也沒感受到夫妻雙方共同克服困難的過程,這個過程其實是可以將原本短暫的荷爾蒙關系變成持久的戰友之情的,假如沒有經歷這個過程,很難形成堅固的夫妻關系。

所以,如果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要讓婆婆幫忙帶娃吧,畢竟要不要娃是自己的選擇,既然選擇了,就要做好承擔責任的準備,誰讓孩子是自己的呢?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