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朋友最近又在分享她家里的「極品婆婆」,說她婆婆五十歲的人了,還在熱衷于做美容項目,不僅給自己割了雙眼皮,還去墊鼻梁,出門時必定會濃妝艷抹,做的美甲更是夸張扎眼的大紅色。
在她看來,女人老了之后就不應該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這種做法多少有些不得體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愛美沒有任何問題,重點是要提高自身審美,審美不行才會打扮的不合適、盲目跟風,導致不適合自己,優雅端莊才是中老年女性需要追求的標準。
先不論那位婆婆的裝扮給人的印象如何,起碼她的追求美麗的心態是積極的。與其在年紀增長后因為各種瑣碎雜事變得疲憊而世故,還不如打起精神,延長美麗的保質期。
隨著審美意識的覺醒,就像這位婆婆一樣,越來越多的女人在中年時也展現了自己美麗的一面,以成熟的年紀活出了「少女」的樣貌。
不過女人愛美也需要有合適的表達途徑,有些女人愛美會被夸心態年輕,而有些女人卻讓人覺得在刻意扮嫩,其中的界限時常難以把握。
本期我們就來聊聊「中年少女」的話題, 活成「少女」的中年女人越來越多,中年女人如何做到得體減齡?一起來看看吧~
「中年少女」作為一個網絡熱詞,本意是指年紀輕輕的女性過早擁有了一些「中年」才會有的習慣,比如二十歲不到就開始喝枸杞養生、放假也不愛到處玩,只想在家休息等等,表達的是對年輕人未老先衰的調侃。
而對于上了年紀的女人來說,中年少女主要指的是年齡與形象不符的中年女人。
中年與少女原本就是一對互相矛盾的詞,同時出現的時候也多是表達貶義。明明到了端莊穩重的年紀,卻還是穿得一身粉嫩的女人,就可能被劃分到中年少女的行列,容易給人裝嫩的印象。
「中年少女」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 時代發展的緣故。在.當下步入中年的女人,很可能在真正的少女時期并沒有條件好好打扮自己,于是在有了資源和社會支持的時候,得以在中年階段重拾少女心,補償了以前的遺憾。
很多女人在中年或者老年時之所以喜歡穿顏色鮮艷的衣服也是因為同樣的道理。正是因為小時候穿了太多黑白灰藍的衣服,才希望在能夠自由選擇的時候多嘗試喜愛的顏色。
另外,成為「中年少女」的女人還有一顆 不服老的心。以前人均壽命短,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那時四五十歲就已經能算人生暮年了。
而現在八九十歲的老年人也很常見,所以四十歲還屬于壯年,女人當然有理由繼續購買時裝打扮自己,不當黃臉婆,而選擇成為一道別有韻味的風景線。
最后,把自己活成少女模樣的中年女人也是受到了自己審美標準的引導。有的女人覺得簡樸才是美,而經歷更多的女人能發現世界上還有許多不同的變美道路,不滿足于和同齡人一樣的選擇。
盡管不難理解中年女人變美的愿望,但出眾的外表還是需要一定的條件才能支撐起來,否則就會變成矯揉造作的「扮嫩」。
想要得體地表達自己的少女心,建議中年女人們留意以下三個關鍵。
①減齡最重要的是認知
其實每個年齡階段都有每個年齡階段的姿態與魅力,如果只看到時尚雜志上光鮮亮麗的形象,或者只關注最前沿的時尚消息,甚至在打造形象時有了攀比的心態,都很容易讓自己忽略自身的條件限制,做出錯誤選擇。
②時尚也要有取舍
優化自己的形象當然無可指摘,不過前提是篩選出適合自己的裝飾元素。比如中年女人遇到流行的闊腿褲時,隨大流嘗試的后果可能是令人驚喜的,但要是流行的是蕾絲蛋糕裙,硬要把自己塞進時尚圈的做法就得不償失了。
③談吐得體才能讓形象得體
歸根結底,女人展現出的形象不過是對于自己內心的表達,而若是內心貧瘠如荒漠,皮囊再是美麗時髦也會被人一眼看穿。
有很多可以成為反例的中年少女都犯下了同樣的問題,就是整體形象只有樣貌不像少女,而行為舉止都不夠穩重,這時影響形象的就不是穿衣打扮,而是個人品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