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散文集《隨想》里,有一句話說: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關系再親密,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走得太近,反而容易產生嫌隙。
周國平在《人與永恒》中也寫道:
距離產生美,適用于大部分人際關系,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普通人的關系,皆是如此。
《處世懸鏡》里說:情不可密,密交則難久。
的確如此,在現實生活中,遠香近臭,遠親近仇的現象屢見不鮮。這種現象不僅發生在朋友之間、婆媳之間,也發生在父母子女之間。
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被稱為「趨避沖突」。
簡單來說,是指一個人會讓另一個人,同時產生親近和排斥的心理。
這個人可以滿足另一個人的某些需求,但同時又會對他構成一定威脅,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使人的內心產生沖突。
實際上,這種現象也可以用「刺猬法則」來解釋,人與人相處,就像兩只刺猬,靠得太近,就會被彼此刺傷。
避免「遠親近仇」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一定的距離。可如果這種現象,發生在年邁的父母與子女之間,要該如何解決?
01.一位70后的困惑
網友顧俊(化名)也深受「遠親近仇」的困擾。
顧俊是一位70后,最近的他一肚子委屈和困惑。他盡心盡力照顧父母7年,卻落得個里外不是人。
顧俊兄弟姐妹4人,他是家中老三,也是家中唯一的大學生。大學畢業后,他留在省城工作、結婚生子。
顧俊也是兄弟姐妹中,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一個。
大姐嫁到附近縣城,婆家條件一般。大姐50來歲的人,如今還四處打工賺錢,她兒子快30歲了,結婚買房都需要錢。
二哥家的生活也挺困難,雖說他家里只有一個女兒,而且大學就快畢業了,但是二嫂之前生過一場大病,花了不少錢。
家里被折騰得家徒四壁,唯一值錢的就是,目前居住的一套70平方的兩居室。
至于小妹,她的經濟狀況稍微好一些,可是她遠嫁到外省,平時很少回來。
父母是在7年前,搬到顧俊家中一起生活的。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父母文化程度不高,為了拉扯4個孩子長大,可謂是含辛茹苦。
顧俊心存感恩,對父母的到來,他由衷地高興,用心地去照顧他們。
可作為父母,往往同情弱者,幾個兄弟姐妹中,顧俊條件好、有孝心,他再怎麼盡心盡力,父母都覺得理所應當。
02.盡心盡力照顧父母7年
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父母還能干些活,他們一直在老家縣城,幫二哥帶孩子,賺錢補貼二哥一家。
由于父母年輕時過于操勞,而且以前的人,不怎麼注重保養,因此,父母還不到70歲,就一身的老年病。
父母不僅每天都要按時服藥,而且時不時會頭疼腦熱,顧俊要帶他們到醫院檢查身體。
顧俊人到中年,精力體力大不如前。
生活中各種瑣事牽扯、責任壓身,父母的到來,更是加重了他的負擔。
但顧俊沒有絲毫怨言,烏鴉反哺,羔羊跪乳,動物都懂得知恩圖報,何況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他。
可是,妻子卻做不到像他一樣,無怨無悔。
大哥一年到頭會過來看父母兩三次,二姐會來四五次,小妹路途遙遠,每年只會回來一次。
妻子說作為子女照顧老人是應該的,但老人有4個子女,顧俊不能把所有人的責任,都扛在自己身上。
就算要扛,也要讓其他兄弟姐妹知道,老人什麼時候病了,在醫院住了幾天,花了多少錢,這些都要開誠布公地說。
顧俊理解妻子的心情。
妻子是一個善良女子,但婆媳兩代人,無論是生活習慣、思想觀念,還是認知水平,都不在同一個頻道。
在一起生活7年,妻子為了家庭和睦,做出了很多讓步。
03.父母遠親近仇
有一年春節,妻子趁幾個兄弟姐妹都在,把贍養老人的問題,當面提出來。
后來,姐弟三人經過商議,大姐和小妹每年拿5000給父母,大哥每年拿8000。父親的退休金,就拿出來用作日常生活開銷,以及藥費。
父親是農村出身,很晚才進企業工作,他的工齡較短,每月退休金不多,這兩年漲了一些,但也只有2600左右。
顧俊原以為這下可以風平浪靜了,沒想到給了錢之后,父母更加理所應當,在生活上,稍微有些不如意,就會挑刺。
顧俊稍有怨言,幾個兄弟姐妹還會聯合起來擠兌他。
實際上,顧俊每個月都會拿2000給父母,讓他們偶爾幫家里買買菜,買買日用品。
顧俊漸漸有一些心寒,父母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固執,對他也越來越看不順眼。
父母因為身體原因,很多東西不能吃,但他們又無法忌口。顧俊看到了,肯定要出面阻止。
顧俊是為他們身體著想,可他們卻不高興了,認為顧俊不孝順。父親更是大聲埋怨,說:「每月3000退休金都給你,吃點東西怎麼了。」
兄弟姐妹知道了,不去勸導父母,反而責怪顧俊,說老人已經那麼大年齡了,該吃吃,該喝喝,孝順父母,要樂其心不違其志……
顧俊很憋屈,父母每次不忌口,吃完后,10次里面至少有6次身體不舒服,身體不舒服,他必須要花時間精力去照顧。
其他人不在父母身邊,自然沒什麼感覺。
04.如何避免遠親近仇?
有句話說:會做的不如會說的,會說的不如會哭的。
父母對耐心、孝順、天天陪伴的顧俊,感覺沒有距離感,不見外,隨意挑刺。
對其他幾個孩子,卻非常體諒。因為很少見面,整天想念,偶爾見面,高興都來不及,更別說挑刺。
而且,他們也知道,萬一把孩子說煩了,以后來的次數更少了。
顧俊也看在眼里,有一次小妹過來,正好父親住院,他在的時候各種事,各種要求,各種不滿意。
小妹在的時候,父親讓她躺在病床上睡覺,自己坐在床頭輸液,什麼要求都沒有。同一病房的病友都看不下去,替顧俊覺得委屈。
讓顧俊更心寒的是,父母有一些積蓄,存在另一張銀行卡里,顧俊不知道卡里具體多少錢,也不知道密碼。
父母擔心萬一出什麼意外,把密碼告訴二姐和小妹。老家縣城的那套正在出租的老房子,父母也已經做好安排,留給經濟窘迫的二哥。
妻子無意中得知后,頓時怒了,提出輪流贍養老人。
顧俊被父母「遠親近仇」的做法,搞得心里也很憋屈。但他覺得,孝順父母,與父母的財產如何分配,不存在任何關系。
正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
妻子忍無可忍,讓顧俊做選擇,要麼結束婚姻,要麼輪流贍養老人。
顧俊和妻子結婚多年,感情一直不錯,他當然不會輕易放棄婚姻。可他也不想讓年邁的父母,在晚年時東奔西走,這里住半年,那里住半年。
顧俊很困惑,用心照顧父母7年,如今卻落得個里外不是人。這種「遠親近仇」的現象,除了保持距離外,就沒有更好的辦法嗎?
你覺得呢?
--END--
圖片源于網絡,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