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兒女過分孝順,會被父母極度「憎恨厭惡」,吃力不討好

li李 2022/05/13 檢舉 我要評論

有詩云:「人生五倫孝為先,自古孝是百行源。」

從古至今,「孝」文化一直就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不管是一人之孝,一家之孝,亦或是一國之孝,其實,都代表了我們大多人都對「孝順」這種理念的支持。

說起「孝順」,其實就想起《孝經》中的一句話:「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父。」

在天地之中,人是最為尊貴的。為何人和動物是有區別的呢?因為人有思想,懂感恩,明白孝敬父母,有一顆善良之心。

而做人的品行,最重要的,就是要孝順。不管你的父母怎樣,也都是「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對于他們的行為舉動,我們不該抱怨,也不該有所存疑。

這些話,聽起來是很有道理的,也是很正確的。可是,當我們仔細推敲之后,卻發現了一個問題,為何我們不該對父母的行為有所存疑呢?為何不能抱怨呢?

在古人看來,父為子綱,孩子肯定要無條件地遵從父親的意愿。可當時代發展到今時今日,其實,上述的孝順,它的本質,就是「愚孝」。

有人曾做過這樣的社會研究,他們提出過這樣的一個觀點,兒女過分愚孝,過分孝順,到最后,只會被父母親人憎恨厭惡。

其實,人的情感和心理是多變的。有些時候,一件事做過了頭,其結果,不過是吃力不討好罷了。

兒女越孝順,父母越厭惡

01

俗話說得好:「遠的香,近的臭。」

好比你吃一樣食物,如果你沒有品嘗過,那麼你肯定認為它味道還不錯。可是,有些你天天都吃的食物,你會感覺吃膩了,就認為不好吃了。

對父母盡孝之事,其實也是同一個道理。人,應該要孝順,但不能過分愚孝。因為有些事兒,一旦超過了那個度,一切的結果也就變了。

曾見過這樣的一個事例。

張先生是家中的大兒子,性格較為樸實敦厚,也不會算計別人。所以,他特別好相處,就連鄰居也對他的品性贊不絕口。

但是張先生的父母卻不是這麼認為的。在張先生的父母看來,張先生就是那種「扮豬吃老虎」的人,表面看人畜無害,可背后卻是一肚子壞水。

說起張先生的父母,其實還得從幾年前說起。在幾年前的某一天,張父在老家摔斷了腿,從而住院了。而張先生聽到消息后,也匆忙回鄉看望。

他看到父親的病情,望著鄉下老房子的環境,便跟父母說:「爸媽,不如去城里養老吧。雖然那邊的環境比這里好不了多少,可有我和小麗照顧你們二老,你們也能過得安穩點。」

聽到這個消息后,張父張母特別高興。在他們看來,去城里養老,有兒子和兒媳婦照顧自己,肯定比自己在老家養老要好。

02

這次的住院費和治療費,全都是張先生出的。其實,他還有一個二弟,可別人這次沒有回鄉看望父親,只是在手機里面問候了兩句就算了。

在出院之后,張父和張母直接就跟著大兒子去到城市里面「享清福」去了。

張父張母在大兒子家里面,簡直就是成了「皇帝皇后」一樣,吃飯要別人送到自己的嘴邊,就連衣服也都要別人洗好干好,送到他們的房間里面,他們才穿。

這樣的日子,兒媳婦堅持了半年,便跟丈夫說,她受不了了。因為這倆老人家不僅懶,而且還把人當成牛那般使喚,自己真的快撐不下去了。

張先生聽到媳婦這番話后,特別心疼她,而且也猶豫了一會。他想,自己的父母還真的不太體諒我們這一家三口。不去接孫子就算了,而且連飯都不愿意煮。

所以,張先生便厚著臉皮直接跟父母說了這樣的情況,以及他自己的想法。張父張母聽到之后,便大喊自己的兒子兒媳不孝,甚至還驚動了鄰居......

自從那一次之后,這倆老人家每天就在家里板著臉,還到處打電話跟親戚說大兒子這里不好,那里不好,而只有小兒子才是真正對他們好的。

不僅如此,他們還跟小兒子說了這樣的情況。小兒子聽到后,便直接打電話去質問張先生,還跟他吵了起來。張先生最后怒火中燒,直接就說:「你喜歡養,那你去養他們吧,我也受不了了......」

直到今時今日,二兒子依舊還是沒有任何贍養父母的舉動,而老人家也賴在張先生那里不走了。

孝順之事,不僅跟兒女有關,還跟父母有關

為何在如今這個社會,會出現那麼多的無德老人和不孝子孫呢?很直接的一個原因,就是雙方都缺少了一顆能體諒的心。

就拿上文的張父張母來說,其實他們的生活已經很好了,有人侍候,有人端茶倒水,這已經是讓很多人都羨慕的養老生活了。可是,他們卻在雞蛋里面挑骨頭。

有句話說得很好,你對他太好,他也就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張父張母便是這樣的人。在他們眼中,張先生不管怎麼做,都是理所當然的。而二兒子,啥也不干,可說話就是好聽。所以,后者才是最孝順的。

這樣的思維想法,看起來很矛盾,也很讓人難解。可是,這在日常的生活中,那是常見的事兒。

從人的心理上看,每個人對某件事都有一個適應性的階段。當這個階段過后,他們就會有習慣性的心理,認為別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和平常一樣的,也就習以為常了。

當「習以為常」到了一定的階段后,其實他們就會挑刺,認為這個出力出錢的孩子,不是這里不好,就是那里不好。

總的來說,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出錢出力的那個人,做得太好了。而作為父母這一方,卻不懂得體諒。

所以說,孝順,不僅跟兒女有關,還跟父母有關。倘若雙方都能互相體諒,生活會比現在更幸福的。可一旦某一方斤斤計較,一切的矛盾也就來了。

我們都是人,都得艱難地生活,為何非要互相為難呢?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