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社會上,高情商的人在哪里都是人生贏家,在職場上更是人見人愛,平步青云。有人就奇怪了,大家長的都差不多,智商都差不多,學歷都差不多,為什麼他們就能得到多數人的歡迎,說話做事能讓同事和老板都喜歡呢?
01
職場上,情商越高的人,越能「如魚得水」。
俗話說,蛇行有蛇路,鼠行有鼠路,各有各的路數。人在職場上,不同類型的人有不同的立足之道。
比如:會干活的人,整日埋頭苦干,越干活越多;能說會道的人,憑借「三寸不爛之舌」,讓他人「聽命于己」。
和珅是清朝乾隆帝的寵臣,也是出了名的貪官。但不管他如何斂財,乾隆帝都未曾動他一根汗毛,原因就在于,和珅是一個情商很高的人。
首先,和珅是個善于學習的人,他不僅掌握了滿、漢、藏、蒙四種語言,而且作詩也是一把好手。其次,和珅說話總是委婉又精準,吹捧迎合不露痕跡。再次,和珅對乾隆的指令說一不二,在洞察皇帝心思后,投其所好。
于是,和珅成為了乾隆帝用得最順手的「工具人」,自然對他的「劣跡」選擇性地看不見。
和珅的為官之道,雖然遭到很多詬病,但人們不得不承認,在職場上,不斷提升自己的情商,往往比提升專業技能更重要。情商越高,才越能「如魚得水」。
而一個高情商的人,往往都做到了以下幾點。
02
會傾聽,會沉默
在和別人的相處的過程中,情商高的人會傾聽別人說話。職場中會遇到各種各樣不順心的事,因此很多人喜歡向同事倒苦水,老實人會認為這種人對自己沒有什麼好處,每天給自己灌輸負面的情緒。
但是情商高的人不是這麼認為的,情商高的人知道如果別人向自己倒苦水,不是讓你提供解決辦法,而是希望你安靜的聽。
他們是最好的傾聽者,安靜的聽同事發泄自己的情緒,可以讓同事對自己形成更強的信任感,對自己更加親近。
情商高在適當地時候保持沉默。少說多聽這是職場人要學會的事情,所有的人學說話只用了兩年,但是學會怎樣說話卻要用一輩子去實踐。
因此,老實人一定要多學習情商高的人在和別人溝通中是怎樣做的,這能讓你在人際交往關系中更好的和別人相處。
03
冷廟燒香,終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回報。
職場的競爭,總是無處不在,一浪接著一浪。光靠一個人的「單打獨斗」,只能贏得一時的風光和安穩。想要長久地立于不敗之地,則需要編織出一張強大的人脈關系網,以便給自己「托底」。
這樣的人脈關系網,該如何去建立,著實是令人困擾。
有人拼盡全力,想要融入比自己更高一個階層的「人脈圈」,總是寄希望于那些已經「有權有勢」的人,能成為自己的「靠山」,在升職加薪機會來臨時,獲得他們的提攜。
然而,事實證明,若不是非親非故,沒有誰會去幫助一個「毫不起眼」的人。
因此,真正情商高的人,懂得「冷廟燒香」。
比如,對待那些工作踏實,卻默不作聲的人;對待那個能力很強,卻不「合群」的人,他們總是多一份真誠,多一份支持。
不管是配合工作,還是私底下交往,都用心用情,讓對方感受到「惺惺相惜」的情誼。與此同時,自己也向對方看齊,在能力水平提升上共同進步,在攻堅克難的路途中舍得讓自己「吃虧」,久而久之,就成為「患難之交」。
一旦對方出人頭地,自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曾經患難與共的人。
04
成人之美,自己甘愿充當「鋪路石」。
職場上,有這樣一句話: 「相互補臺,好戲連臺;相互拆臺,共同垮臺。」
一個高情商的人,最是懂得,不管領導、同事有多少令人看不慣的做法和行為,都要講究「內外有別」。如果非要做出評價,那就必定是成人之美的言辭。
西漢丞相丙吉,本來是從獄法小吏興起的,但后來學習《詩》、《禮》,逐漸崇尚寬厚,喜歡禮讓。
丙吉的手下有個人有罪過,不稱職,丙吉就給他休長假,讓他自己離開職位,一直沒有查證落實,就這麼不了了之。
受丙吉恩惠的人很多,所以,他們只要聽到一點點有可能丙吉安危的消息時,就立即通風報信。
靠著眾人的幫襯,丙吉的仕途得以「善終」,在他去世之后,還被皇帝追認為「侯」。
可見,一個善于「成人之美」的人,一個甘于在背后幫助別人「了難」的人,終究會收獲更多的美好。
05
結束語:
金庸先生的小說里,那些感天動地的男女主角,要麼是為著一個「情」字,要麼是為著一個「義」字。
在「情義」面前,可以舍棄自己的利益,可以暫且將個人安危放在一邊,甚至可以為他人獻出生命。
這種情愫,在職場中同樣會得到認同和贊賞,一個真正高情商的人,無不是深諳「情義」二字精髓,不管付出了多少真情,但他們就是有本事,讓所有都買他們的「面子」,都甘愿為之辛苦為之忙。
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高級的智慧,和常人難以企及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