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修煉的過程。二十歲的追求,就是跟四十歲的追求不一樣。而四十歲的境界,就是跟六十歲的境界存在差別。
年輕的時候,我們熱情似火,滿是青春與活力。而上了一定的年紀,那我們的心就會逐漸地平復下來,越活越通透。
有人提出過這麼一個問題:「人老了,到底過什麼樣的日子比較好呢?」
對此,汪曾祺認為:「窩頭白菜,寡欲步行,問心無愧,人間壽星。」
一個人,能夠吃得平淡,簡簡單單,沒啥欲望,問心無愧就好。能夠做到這幾點,那我們就是人間的壽星了,幸福不就來到我們身邊了嗎?
毫無疑問,這是修身養性的最佳選擇。 早年,我們喜歡喝烈酒,可那是有害的東西。而中晚年的時候,我們喜歡喝茶,會讓人更加健康。
要知道,人到六十最上等的風水,莫過于以上四點。能夠做到,人生就圓滿了。
02
窩頭白菜,這是最好的飲食方式。
現代人都存在這麼一個觀念,我有錢了,就該吃得好一點,什麼山珍海味,什麼鮑魚燕窩,統統都吃一遍。
還有一些上了年紀,手中有點積蓄的老年人,總覺得我要在晚年的時候好好地享受一番,不然就是對不住自己。
像這樣的想法,到底正不正常呢?其實,這并非是什麼好的想法,恰恰是健康危機的開始。
比如你吃慣了家常便飯,如今卻想吃山珍海味,那你的腸胃受得了嗎?你的身體扛得住嗎?
人,還是不要輕易改變個人的飲食習慣比較好。人的身體,不宜過分享受,而該以粗茶淡飯來調和。吃點簡單點,樸素點,日常點,那才是最好的飲食方式。
所謂的「窩頭白菜」,并非真的讓我們吃白菜,而是讓我們調整好健康的飲食結構。如此,這長壽,就有保證了。
03
寡欲步行,這是修身養性的開始。
諸葛武侯認為,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為人安靜,才能更好地修養自己的身體。懂得節儉,方能養好個人的品德。總的來說,就是減少不必要的欲望,加強個人的身心鍛煉。
低欲望的生活,在年輕人看來,那是一種消極的生活方式,并不夠積極。可是,人,為何要有如此多的欲望呢?
欲望,就像是焰火,終究將人燒得連渣都不剩。欲念,就像深淵,終究會讓人墮入黑暗當中。一切罪惡,皆因欲望而生。
有一位禪師說過, 守住心,守住欲,方能守住自己的一生。
人過六十,當個沒有太多欲望的人,平平凡凡,安安穩穩,那就足夠了,沒必要執著太多。
04
問心無愧,這是最好的做人方式。
一個人,要想活得安穩,坦然自若,那他該怎麼做比較好呢?
首先,要修養自己的德行。其次,不能做出違背自己良心的事兒。要知道,作惡者,終究會被惡反噬。
俗話說得好,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動念已先知。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在朗朗乾坤當中,誰作惡,誰違背良心做事,最后都會受到天道的懲罰。也許,晚年一切的不安,都從早年作惡太多開始。
早年的時候,有些人為了賺錢而不擇手段,有些人為了利益而謀害他人...... 也許,我們能瞞得過別人,可還是瞞不過天理良心。
所以說,人活一世,不論我們能否做到大富大貴,能否活成心目中的樣子,最基本的,就是不要違背良心。問心無愧,才是正道。
05
人間壽星,是人此生最大的善報。
有一種善報,是讓人活成「壽星」的模樣。這里所指的壽星,并不單純指長壽那麼簡單,還指一個人健康的晚年。
夠長壽,而不夠健康,那是持續受苦的開始;夠長壽,也夠健康,那就是福氣滿滿的老人了。只不過,像這樣的老人,到底多不多呢?很少。
有些人,因為內心不安,欲望太重,所以整日吃不好,睡不好,生活一團糟,那他的晚年還能好到哪里去呢?
有些人,因為飲食不健康,總喜歡做一些影響身體的事兒,透支了自己的身體,那他的晚年,還能活得幸福嗎?
有賢人說過一句話:「真正的福氣,理應是個人綜合德行的體現。哪怕經歷艱難萬苦,也要堅守品德的修養,那做人該有的原則和本質。」
余生,從品德下手,從內心下手,好好地修身養性,相信我們的晚年,將如霞光一般,絢爛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