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一直沒錢,看懂劉伯溫的「三種思維」,容易發財

li李 2023/02/14 檢舉 我要評論

人沒錢,有多種情況。

有的人不學無術,有人因病返貧,有的人坐吃山空......最可怕的是心窮。

人有一雙手,還有一顆心,一個能思考的大腦。

若要改變現狀,不僅要勤動手,還要勤于思考。改變認知,比賣苦力更重要。

明朝開國功臣劉伯溫,在元朝末年,生活郁郁不得志,雖然中了進士,但是官場沒有立足之地。因而他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隱居生活, 專心寫了《郁離子》一書。

書寫好了,好運氣也來了——他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接下來,幾代人都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

從他的書里,我們可以找到以下三種思維模式,對于長期沒錢、很想發財的人來說,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01

羊群思維:別瞎起哄,找到適合你的路,就成功了一半。

海島上的人,喜歡腥味的魚蝦、蟹螺等,并且都是生吃。他們也很好客,把這些東西端給客人,要是客人不吃,就大聲訓斥。

五溪一帶的人,常年采集蜂蜜、桂蠹等。他們還把采集到的東西,送給朝廷的人、親戚朋友等,若是對方不接受,就懷疑對方不會信任他們了,于是開始疏遠對方。

根據以上這些現象,劉伯溫得出這樣的結論 :「眾醉惡醒,眾貪惡廉,眾淫惡貞,眾污惡潔,眾枉惡直,眾惰惡勤......」

大家討厭什麼,你就討厭什麼,怕自己提出不同的意見之后,會被孤立,顯得格格不入。

一群人喝醉了,你也要裝醉,那些清醒的人,反而變成了「另類」。

從眾的行為,導致了羊群思維。一只羊往前走,其他的羊都跟著,也不知道去哪里,要做什麼。

你沒有錢,可能總是跟隨別人,「步入后塵」。從而,吃別人的剩菜剩飯。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你應該發現自己擅長什麼,再去做什麼。雖然你有些不合群,但是你的嘗試,很有意義。

羊群都往東邊走,你原地不動,或者往西走,就能遇到更多的青草,不是嗎?

比方說,在燒烤片區,你做玩具生意,雖然格格不入,但是可以減少競爭的壓力,還能給來燒烤的孩子,帶來樂趣,也增加自己的財富。

02

慣性思維:別總是憑經驗,推陳出新,你才能超越自己。

有一只老虎,追逐麋鹿。

麋鹿使勁跑,到了懸崖,并跳下去了。老虎跟在后面,因為身體的慣性很大,加上思維不轉彎,「蒙了」一下,也跳崖了。

遺憾啊,兩敗俱傷。

劉伯溫說 :「虎則進與退皆在我,無不得已也,而隨以俱墜,何哉?」

老虎是可進可退的,但是被食物驅使,因而回到了自己。這是因為經驗足夠豐富了,總以為麋鹿是手到擒來的獵物,沒有想到「時勢造英雄」。

總有一些事情, 是不合常理的。可是我們卻偏要按照常規的思維去理解,還如此去做。

有一個學生甲,拿到快遞之后,隨手把包裝扔掉了。另一個學生乙把包裝撿起來,靈機一動,在校門口擺了一個攤位——幫人免費拆快遞。

快遞包裝被完整地拆下,然后循環利用,乙學生賺了一筆。

大家習慣性一丟的東西,都能變成財富。這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智慧。

有一個詞語,叫「不破不立」。

不突破自己,就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你沒有錢,不要怨恨別人、社會,而是你自己太成就了,需要提升了。

如果你做木材生意,可以從原料買賣,改變成粗加工;你擺燒烤攤,可以附加幾個小氣球;你做廚師,可以試一試新的菜品;你打工,可以學點管理知識、行業技巧。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木匠,到了今天,難以在農村立足,就可以去城里做裝修,組裝傢俱。

人生是無止境的,經驗只是「開始」,不是結束,千萬別一根筋。

03

目標思維:別急于求成,確定目標之后,走下去就行了。

有一個急躁的人,想要學射箭,但是連續幾次不中靶心,一氣之下把箭靶敲碎了;想要下棋,輸了就吃棋子。

不管誰勸說他,都無濟于事。最后,這個人毀掉了自己。

劉伯溫嘆息道: 「致之無藝,用之無法,至于不若人而不勝其憤,恚非所當恚,烏得而不死?」

辦事沒有方法,自己本事不夠,心中的怨氣一直上升,怎麼不會把自己逼到死角去呢?

人都有「急于求成」的陋習,殊不知,人生的目標,是遙遠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等多種條件具備,才能抵達。

目標思維告訴我們,一步一步走,方向沒有錯,層次很清楚,就會成功。

說簡單一點,任何一個領域,想要賺大錢,就要深耕。讓自己成為了領域里「20%的人」,就站到了風口浪尖,可以起飛了。

你選擇了做什麼,若半途而廢,那就會導致自己更窮,若是堅持住了,就會看到曙光。

作家六六,1999年開始寫作,2003年,以六六這個筆名開始在網上撰文。2003年以小說《王貴與安娜》提升了名氣,2007年發表《蝸居》,成為家喻戶曉的人。

若是你,可以十年如一日嗎?想明白了,就知道如何賺錢了。

04

張愛玲說過一句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我喜歡錢,因為我沒吃過錢的苦,不知道錢的壞處,只知道錢的好處。」

誰不想多賺錢,只是錢和自己捉迷藏,怎麼也找不到啊。

很多人告訴你,用汗水去換錢,摳門來存錢。這些道理沒有錯,但是我們要正確的思維,用大腦去指揮身體,使所有的行動,都有意義。

想到,再去做到,慢慢來,也會水到渠成。

大衛·舒爾茨在《大思想的神奇》里寫道:「決定成功的因素中,體力、智力、精力、教育都在其次,最重要的是思想的大小。」

不得不承認,拉開貧富差距的,就在于思維的不同。

發財不難,想明白了,豁然開朗。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