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才明白:孝順父母最好的方式,不是給錢,而是這兩個字

li李 2023/03/25 檢舉 我要評論

年輕的時候,總想著趕緊長大,好去追尋遠方和自由,認為父母家是自己的「牢籠」。在很多人的心里,覺得自己是父母手里的風箏線。

退休后與父母相伴一段時間才發現,父母不是一點點的老去,而是轉瞬間就老了。而此時的父母是子女手里的風箏線,需要時不時地回家陪伴,才能算是真正地盡孝。

以前,總以為在節假日的時候,只要給父母買禮物,給父母錢,就是自己對父母的孝心了。隨著年歲的增長,與父母角色的互換后,才真正明白:

所謂的孝順父母,不是給錢買禮物就算是孝敬了,而是,用心,有心地陪伴父母,安靜地聆聽父母的嘮叨,靜靜地享受父母的話語,才是真正孝順父母最好的方式。

1、給錢不是真心孝順,用心花時間陪伴才是真孝子

《朗讀者》里有這麼一段話:

陪伴很溫暖,它意味著在這個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對為人父母者來說,過年的時候,最期盼的就是與子女團圓,一家人坐在一起,好好地吃一頓團圓飯。」

記得上班忙的時候,父母打電話詢問周末或者節假日什麼時候回家時,總會帶著不耐煩的語氣跟父母說話,覺得父母嘮叨,啰嗦,甚至還覺得父母有些「煩人」。

等到自己真正退休后,閑賦在家的日子里,接到父母讓回家吃飯的電話,突然覺得,這才是最深的親情。在父母家里,本想著自己動手給父母做頓美食,誰知,母親卻說她做,自己在廚房里陪伴著母親說話。

就在母親回身看我的那一瞬間,我深深地懂得了,陪伴的深意。什麼才是真孝子,是那種隨叫隨到的陪伴,而不是身在父母家里,心在手機里的「假孝子」。

父母到了晚年,自己手里有積蓄,還有每月的退休工資,他們不缺你給的那點錢,他們在乎的是你回家看望他們的心。 有心用心的子女,會放下手機,主動跟父母嘮嗑,陪父親下盤棋,陪母親在廚房里侍弄人間煙火。

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老人跟不上互聯網時代,他們需要子女時不時的引領,一如我們小時候,父母對我們的指導引領一樣。

其實,父母老了,他們需要的不多,需求的也不多,他們最為開心地是,子女能夠時常回家陪伴他們,就是子女對他們的孝心了。

2、陪伴是才是最長情的孝順

退休后,子女長大成人,我們才深刻體會到為人父母的感受,以及對子女的牽掛和惦念。

父母不在乎子女給自己買什麼禮物,也不在意子女是否能夠出人頭地,而是在意子女對自己的心,這份心意,不是物質,也不是享受,而是真情的陪伴。

記得有一年,退休后的父親說想去大理游玩一趟。當時,我們姐弟都沒有時間,只有女兒和侄女在休暑假。

我和弟弟商量了一下,我給他們買去的車票,弟弟給父母買回來的車票,父親自己出錢游玩,旅程由我女兒安排。

從那以后,母親每次見到我,說的最多的就是女兒和侄女陪伴他們在云南游玩的那半個月的時光。每次聽母親說這件事,臉上都是一種幸福的表情。

原來, 陪伴父母才是最長情的孝順。子女能夠放下自己的事情,放下手里的手機,把眼光和心都用在陪伴父母身上,也許只是十幾分鐘的嘮嗑,一段時間的散步,或者一次難忘的游玩,都能夠讓父母歡喜半生。

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誰知現實是世事無常,千萬不要等到「子欲孝而親不待」了,再給自己徒留遺憾。

3、只有真心地陪伴父母,才不會讓自己留遺憾

父親有款最新的智能手機,可他不會用,總是因為眼花點錯鍵,所以,再好的智能手機,也只是父親的一個擺設,也只能在跟老哥閑聊時,說一句,孩子們給買的。

如果我們只想著給老人買了好東西了,卻沒有真正有耐心,用心地陪伴著老人,一遍遍地教他們如何使用,也只是一種假性孝順,說句不好聽的,只是「面子上的孝順」。

過年的時候,一家人團聚在一起,有說有笑地吃頓飯,隨后子女就各自回家。父母看著需要收拾的鍋碗瓢盆,內心會有更多的孤獨寂寞。

如果我們不僅陪伴父母做飯,還在飯后收拾好父母的家,再陪伴父母閑聊一段時間,讓父母真正地感受到子女真心的陪伴,才是孝順。

生活里,有些子女認為,我給父母贍養費了,我給父母買保健品和衣服了,認為這些才是實實在在的孝順。其實,這些只是落于表面的孝順,而真正的孝順,是關注父母的內心,關注父母的身體健康,了解父母真正的需求。

想要真正了解父母的生活,就要做到貼心傾聽,多觀察父母的生活,真正了解父母的需求,從而提升父母晚年的生活品質。

表面的孝順,只是感動自己,讓外人看著孝順而已,只有陪伴,用心地陪伴,才能讓父母的內心安寧祥和,舒心又暢快。

結語:

孝順,不只是物質的奉養,還有對父母精神的撫慰,真誠陪伴,盡心照顧。金錢買得來很多東西,但給不了父母想要的暖心陪伴。

退休后,能夠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已經屈指可數,陪伴和孝順需要成為生活里的日常,用我們的愛心回饋父母對我們的恩情。

時間不等人,孝順要趁早,莫要讓父母望眼欲穿空等待,也不要讓自己徒留遺憾。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