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人,不會去這種人家里串門,糊涂的人卻主動去

li李 2023/02/19 檢舉 我要評論

你與一個人之間的關系,可能與你所想象的不一樣。

比如說,你把一個人當成朋友,任何事情都想著他,希望他的生活能更好一些,希望他能有更好的發展。

但你的這個朋友并不是這種想法。

他對你不信任,所以不管你為他做什麼,讓他收獲了什麼,他都覺得你有目的,都不會配合,都會提出很多問題。

講真,你們并不適合做朋友,你們之間更沒有必要頻繁聯系。

在與人相處時,千萬不要以為你的真心實意能得到對方的回應,更不能肯定你把這個人當成朋友之后,這個人也把你當朋友。

有一些人,就是不適合做朋友,兩個人之間就是得保持一定距離。

這意味著,你所遇見的人,可能會成為你的朋友,與你一起成長,一起獲得成就,也可能只是一個路人,不會有過多交集。

不得不說,在人際交往中,不是你想與誰深交,就能和誰成為好朋友,就可以不用那麼見外,當自己人。

像那種介意你出現,想和你有距離的人,你就不要再想辦法靠近了。因為你越這樣做,他對你越是嫌棄。

一個聰明的人,善于觀察,不會和這樣的人走得太近,更不會去這種人家里串門,而糊涂的人卻主動聯系,主動去出門。

心眼極小的人家,以免被說閑話

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大氣,生活中會遇見很多舍不得把手里的糖分出的人,他們根本不懂得共享的快樂。

當別人和他們說話,他們都會在想如何回復,自己會不會吃虧。

倘若收到一起吃飯的消息,他們會想這頓飯誰來買單,有沒有必要去,然后會找各種理由推辭,說自己不方便。

生怕別人占他的便宜,總是在想怎樣做才不會搭錢,搭時間。

講真,這樣的人并不適合做朋友,完全沒有必要和這樣的人走得太近,而且在相處的時候應該多一些思考。

你不介意的事情,對方可能會介意,你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對方可能會在心里討厭你,甚至說不希望你再出現,在背后說你壞話。

講究過多的人家,以免被人嫌棄

不同的家庭,會有不同的習慣,這可以不理解,但不能杠。

有一些人就是有潔癖,這不是你能改變的,也不是你能控制的。如果無法接受,那麼離遠一點兒就可以了。

比如說,你去一個人的家里吃飯,需要使用公共筷子,也介意你穿著外邊的衣服坐在他的床上,那麼你應該配合,而不是說對方矯情。

他是對事,而不是對人。

而且,還有一些人,不喜歡你亂碰他的東西,更無法接受你把他的東西隨意亂放,碰過以后不放回原處。

其實,這一種人可能會介意你去他的家里,但是不好意思拒絕。

別人不說,是別人的事情,但是你得看明白,也得知道怎麼做,也就是說,不要一次又一次地去串門。

不常聯系的人家,以免造成尷尬

隨著時間的改變,在一個人心里的位置也會發生一定變化。

這意味著,曾經玩的很好的兩個人,許久沒有見面,關系可能不會像以前那樣了,畢竟都有新的生活,新的圈子。

或許你認為你們之間的關系沒有改變,但實際上有很大不同。

你要明白,你沒有發現問題,不代表對方也沒有意識到,你不覺得尷尬,不意味著對方也不覺得尷尬。

所以說,不是經常聯系的朋友,就盡量不要去人家的人家做客,當對方說客氣話的時候,要懂得拒絕。

與人相處,懂得保持距離。這樣,誰也不會不適應,誰也不會感到尷尬,誰也不會覺得沒有必要見面。

總結:

與一些人之間的關系,并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牢固。

簡單點說,你認為你們是朋友,只是不經常聯系罷了,實際上對方并沒有把你當成朋友,早已不把你規劃在生活里。

當和誰減少了聯系,就要意識到,兩個人之間的關系是在逐漸疏遠,可能再也回不到以前了。

真正的朋友,或許不生活在一座城市,見面的次數很少,但會惦記彼此,遇見適合對方的東西會主動郵寄。

越聰明的人,越明白如何與人相處,越能讀懂一個人的心里想法。

希望每一個人都在人際交往中有所成長,都懂得該與怎樣的人靠近,該和什麼樣的人保持一定的距離。

-END-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