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十一月和十二月,大家買了多少東西?有沒有成為剁手黨?
據相關報道,今年消費季全網電商交易額同比增長13.43%,再創新高,但伴隨而來的退貨率也比前幾年要高。
這其中很多人,從最初不買遺憾,匆忙下單,到最后買了后悔,不得不退。
不妨讀讀這四句話,或許會有助于大家建立正確的消費觀,學會理性和有節制地消費。
01
猶豫的,不亂買
聽過一句話: 「當你在買與不買之間徘徊時,先別買。」
如果是必需品,人是不會猶豫的。讓人猶豫買不買的,大多是可有可無的物品,通常會有這兩種情況:
一是東西太貴,跟自己的購買能力不匹配;二是東西暫時沒什麼用,但可能將來有用。
如果難以判斷究竟買不買,那麼凡是讓自己猶豫的,就暫時不要亂買,建議可以先緩一緩,過一段時間再作決定。
網友 每次都會問自己兩個問題:「一,買了它,我會破產嗎?二,不買它,我有其他替代品嗎?」
買了它,我會破產,或者會讓生活拮據,自己難以承擔的,那就堅決不買。
例如你月薪只有四千元,最好別買奢侈品,分期付款也不好,因為有了第一次分期付款,就會有下一次。很多時候,債務危機就是滾動消費累積而來的。
而不買它,生活里也有別的替代品,那也無需多買。
例如同類型的口紅,有一支已經足夠,我們大可用完以后再買。
而網友 則提議:「當你在網上購物,徘徊在‘想買又不想買’時,就先把商品放在購物車里,過一段時間后,你大多不會再有購買的欲望。」
因為人往往是善變的,今天喜歡的東西,過幾天也許便會失去興趣;現在覺得需要的物品,過陣子可能就不再需要。
如果過段時間,自己還是喜歡,覺得依舊需要,那麼可以考慮入手。
認真對待我們辛苦賺來的每一分錢,慎重思考后,才決定買不買。
盡可能保證每次買回來的物品,是必需的,值得的,這會有助于人保持清醒,避免沖動消費。當錢花得其所,人才能更好地體驗和享受生活。
02
難用的,不買
我們在購物之前,建議考慮一下,買的東西是否屬于「難用」的物品。
那麼,什麼是「難用」?
難用,其實就是物品本身難以使用,或者使用過后,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成本去維護。
朋友阿進買了一口網紅鑄鐵鍋。
購買前,他覺得鍋高端大氣,又很潮流,于是不惜花了普通鍋好幾倍的價錢買了回來。
結果用完一次,下次再用時,煮了頓飯,吃了他一嘴黑。
后來他才知道,鑄鐵鍋要經常打理,否則一生銹,就很難清洗。于是每次用完鍋后,他都要抹油保養。久而久之,他覺得麻煩,便把鍋束之高閣了。
現在他每次看到那只鍋都很后悔,覺得扔了可惜,不扔嘛,鍋體積不少,又占家里的地方。
這種浪費錢,浪費時間整理,又占地方的物品,他家里還有不少。
他感概,原以為收入提高,生活質量也會隨之提升,沒想到,現在反而因為這些「雞肋」物品,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生活質量。
花錢讓自己高興是人之常情,但怕的是,到最后浪費了時間和金錢不說,反而讓自己不開心。
《斷舍離》中說過:「 想要讓生活變得快樂,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扔掉那些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
用得上,才不浪費。
而用起來麻煩,維護成本又高的東西,人多半難以堅持使用下去。當那些用不著的東西越堆越多時,人往往會更感心煩意燥。
家里沒有堆積過多沒用的物品,看著整潔舒服了,人置身其中,舒適感和幸福感亦會隨之提升。
學會把時間和心力用在更值得的地方,你的幸福感和價值感,也會逐漸提升。
03
暫不用,不急買
有句話說得好 :「寧可花兩元買價值一元,但用得上的物品,也不要花一元買價值兩元,但用不上的東西。」
暫不需要的東西,再便宜也不要急著多買,因為買回來后,大多會閑置,甚至根本用不上。
同事小娟的媽媽,自從學會上網后,便愛上了網購,
平時她喜歡團購,買便宜和打折的商品,而這些物品往往質量不佳,跟網上的圖片和視訊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每次買回來后,大多需要退貨。
由于每天都要幫媽媽退貨,寄快遞,如今連收快遞的小哥看見小娟,都忍不住調侃一句:「又退貨了?」
而令她最煩惱的是,媽媽每次網購的物品,數量都是以「幾」為起點,例如:
商家促銷買十卷衛生紙送一卷,她就買了二十卷,于是現在家里堆滿了紙;
T恤九塊九包郵一件,她每種顏色都各買一件,結果T恤洗一次就掉色了;
她還貪便宜買了二十包同一口味的餅干,怕保質期前吃不完,要求家人天天吃……
小娟說,這已經嚴重影響他們一家人的生活,但媽媽依然對購物囤貨樂此不疲。
誠然,適當囤貨,以備不時之需是未雨綢繆,但有些東西買多了,閑置久了,會過期,會變質,還有可能會影響,甚至破壞我們的正常生活。
不為便宜而購買,只為必需而買單。
我們與其買回來后囤積,造成浪費,不如差不多用完了再買,這才是聰明人理智的消費之道。
找到真正的「愛好」,理智「買買買」
看過這樣一句話: 「生活的主角不是任何東西,而是你自己。」
生活在如今快節奏的社會中,越來越多人開始意識到,悅納自己的重要性。
但購物,是讓生活變好的其中一個手段,不是愉悅自己的唯一方式,更不應成為人生追求的目標。
購物的確可以讓人感到愉悅,但每個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我們越花時間追求物質生活,豐盈內心的時間往往也會越少。
值得擁有的,也不是那些身外之物,而是我們絕無僅有的一次人生。
生命是有限的,精力和時間更是寶貴。
相反,當我們把心力放在建設內心世界,向內求索,那麼,向外探尋的時間亦會相應減少。
當一個人清楚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找到真正喜歡做的事,并愿意為之堅持,他才能逐漸擺脫物欲的驅使,找到并堅持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那麼,美好生活的畫卷也為他徐徐鋪開。
雙十二到了,新一輪商家的促銷攻勢即將來襲,聰明如你,做好準備了嗎?
愿各位學會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不為物役,不受欲控,不為購物而遺憾或后悔,做個理性的消費者,做個知足的快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