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莎士比亞說:「服裝往往可以表現人格。」
人的靈魂看不見、摸不著,如果沒有形體的支撐,我們永遠看不見它的模樣。
但外貌只很好的「顯示屏」,能夠投影出一個人靈魂的樣子……
而世間存在著「吸引力法則」,心里裝著什麼,就會朝什麼方向去走。
就會吸引來什麼樣的人和事,從而交織出一個人的命運。
一個人的穿衣打扮,往往投射著他的內在。
需要通過一些旋律,才能聽見作曲者的思緒;
需要通過一個人的神態舉止,才能了解他當下的想法;
那麼我們也需要通過一個人的外在形象,可了解他的喜好、品味、層次。
舉個很現實的例子:
那些在大街上流浪的乞丐,他們的穿衣都有一個共同點,即「臟」和「破」。
不用多想,這已經顯示出了他們的人生,大抵也是如此。
而如果那些乞丐手腳健全,家里也沒遭遇什麼變故,且沒患有精神疾病;
還上街乞討的話,多半沒有什麼能力。
內在思想可能也不會太高,因此只能依靠乞討為生。
所以,一個人怎麼穿衣,多半就是什麼命。
若平時你多留心觀察,便會發現這也是一門學問。
02
我們在與人交際時,在非親非故的情況下,往往離不開利益的支撐。
從穿衣上,就能夠看出他的內在素養,得知他是什麼命。
還是以乞丐為例,假設大街上有兩個乞丐。
其中一個,穿得很破,且不修邊幅,同時播放一些悲苦的歌曲渲染氣氛。
只憑借人們的同情,進行乞討;
另一個乞丐也穿得很破,但衣服整理得挺整齊,頭髮也梳理得挺干凈。
他有一技之長,能夠拉得一手動聽感人的二胡;
或者能夠寫出一地漂亮的字,通過賣藝的方式進行乞討。
那麼,你認為哪個更有價值呢?
毫無疑問,后者更能贏得人們的尊重。
因為他顯然更有能力,意味著他曾為練就一項謀生技能,而付出過很多汗水。
對待生命與生活的態度,是積極的。
由于他們的內在質量不同,盡管他們的生存條件一樣,卻有著不同的生活態度。
即使都穿著很破的衣服,實際上也有著相差甚遠的人生。
我們剛接觸一個人時,對他的一切狀況都不了解,但從他的穿衣上,就能窺見個大概來。
像平時把自己打扮得花里胡哨的人,多半性格比較張揚浮夸。
這樣的人,很難靜下心來做事。
雖看似活得光鮮亮麗,實則生活比較雜亂,活得并不清晰,通常人生隨意又普通。
而那些穿衣簡約樸素的人,往往性格比較沉穩內斂,為人真誠踏實。
喜歡依靠不懈的努力,一點一點地積累力量。
就算做不到大富大貴,但他的生活也總會越來越好。
人生應該很充實,不會留下那麼多遺憾。
03
每個人在塵世間,都是獨一無二的。
不同的靈魂,在不同的軌跡上,譜寫下不同的命運。
每個人身上都帶有獨特、明顯的標簽。
裝點在外貌形象上,無形之中向外界呈現著自己的「內在價值」。
一個人的內在價值,決定著他能否與這個世界更好的「交易」,獲來更好的生活。
也許我們在一些時候運氣并不好;
即便現在,最基本的內在價值,也是不可缺少的幸福源泉。
它決定著我們能夠過什麼樣的人生。
所以,為了能夠收獲更好的生活,我們有時候「以貌取人」也無可厚非。
那麼,我們在和人交際時,就可以從他的穿衣上判斷;
他的性格脾氣,能否與自己合得來,能否為自己帶來一些利益。
如果他的穿衣的顏色偏向于明亮,可以判斷他的性格比較開朗,內心比較陽光。
如果對方穿得很潮流,但卻搭配得協調而有藝術感,說明他心思比較細膩。
對事情的觀察力比較好,也比較注重生活質量,可能會有一個多姿多彩的人生。
另外,我們在以穿衣了解他人的同時,也應該在日常中多注意自己的形象。
給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