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很多家庭,因為兒女的婚姻問題,傷透了腦筋。
當兒女過了三十歲,還是形單影只的樣子,父母難免會焦急不安。
在「中國網教育」上,看過一條消息。
四川成都的一位爸爸,為了讓單身的女兒盡快找到對象,在大熱天把空調拆掉了,逼著女兒出門。爸爸認為,不出門是沒有「相遇」的機會的。
女兒感慨,自己不是親生的。
俗話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人這一生,會遇到成千上萬的人,到底誰才是你的另一半?還真的說不準。但是你要相信,緣分就在人群之中。
今天,我告訴大家尋找和抓住機會的一些方法,讓兒女盡快找到如意的另一半。
02
第一,「業緣」機會:志同道合。
東晉時期,會稽郡上虞縣有一個女子,叫祝英台。
她從小就喜歡讀書,但是父親卻認為,女人讀書,毫無用處,就拒絕她去私塾。
迫不得已,祝英台女扮男裝,去杭州求學。在萬松書院,祝英台遇到了梁山伯。兩個人打打鬧鬧,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默默相愛。
在父親的催促下,祝英台回到了老家,還被迫許配給太守之子馬文才。不管祝英台如何抗婚,都無濟于事。
最后,梁山伯和祝英台變成了胡蝶,成雙成對。
看過梁祝的故事,很多人會覺得,「美好而悲催」。
細心的人,就會發現,這一對深愛的人,是因為「同學」而結緣。
現實生活中,同學戀愛、結婚的,并不少見。與此同時,還有同事、戰友、職工和客戶等,都可能轉換角色,變成愛人。
人際關系,主要有三種:業緣、地緣、血緣。
血緣關系不能涉及愛情;地緣關系,可以有愛情,但是兩個人在一個村莊里,從小到大,要是戀愛的話,機會數不勝數。相對來看,業緣關系,有偶然成分,并且比較靠譜。
春秋時,孔子把女兒嫁給了自己的學生子長;把哥哥的女兒嫁給了學生子容。
蔣勤勤和陳建斌因為拍戲,走到了一起。
但凡種種,都是因為「業緣」帶來的緣分。
抓住業緣帶來的婚配機會,最大的好處,應該「志同道合」。因為兩個人從事類似的工作,自然會有類似的目標,共同話題很多。
人這一生,都離不開工作、學習,那麼說明,一路上,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并不難,只是看誰更細心,把彼此的好感,變成相愛的機遇。
03
第二,「仰慕」機會:慕名而來。
《醒世恒言》里,有一個「蘇小妹三難新郎」的故事。
蘇小妹是蘇軾的妹妹,有才氣,還有容貌,家庭背景也不錯。
宰相王安石想和蘇家結親家,于是帶著禮物,去行聘。蘇小妹果斷拒絕了。城里的人,聽說蘇小妹拒絕宰相家的親事,從此來求親的人,絡繹不絕,都想「高攀」。
才子秦觀賦詩一首,希望得到蘇小妹的青睞。
蘇小妹回敬一首詩 :「今日聰明秀才,他年風流學士。可惜二蘇同時,不然橫行一世。」
可見,英雄惜英雄的場景就出現了,相遇相知相愛,一氣呵成。
很多年輕人,因為家境不錯,模樣也好,媒婆踏破了門檻。但是他們卻挑三挑四,或者認為自己年齡還小,事業不夠成功,拒絕了相親。
當年輕人變成了中年人,慕名而來的人,慢慢就少了,甚至都知難而退,另外婚配了。找對象的機會,也就不見蹤影了。
好的緣分,就是對方把你抬得高高的,你就謙卑做人,姿態低低的。這樣做,緣分就更加濃厚了。
有這樣一個觀點:寧愿找一個很愛你的人,也不要找一個自己很愛的人。
很愛你的人,會為你兩肋插刀,想辦法讓你過上幸福的日子。而你很愛的人,會消耗自己,并且不一定能夠動心。
只要有人仰慕你,并且對方不讓你討厭,就嘗試相處。感情經過培養,就水到渠成了。
04
第三,「偶遇」機會:三生姻緣。
有人說:「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才得以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一次偶遇,看起來是「不介意」的,其實是命里的緣分。 也許,你會發現,那個多看你一眼的人,似乎在哪里見過。
很多愛情,起源是因為「第六感」。感覺對了,那麼所有的條條框框,都可以放下,擇偶的條件,顯得微不足道了。
舉幾個例子。
許仙外出,遇到了白娘子。下雨時,許仙把傘給了白娘子,因此結緣。
卓文君在家,聽到了司馬相如彈奏的「鳳求凰」,因此從屏風后面探視,怦然心動,并且兩個人選擇了私奔。
一次遇見,一生不忘;一眼千年......這樣的詞語,都說明了一個道理——讓你心動的人,值得珍惜,如果錯過,就是遺憾。
很多的人,喜歡為找對象設立「條件」。但是家人們要明白,條件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富家女,可以愛上窮小子;高個女,可以愛上矮個男;男人遇到富家女,勇敢地表白,高攀也是可以的...... 所謂門當戶對,不單純是財富對等、學歷對等、地位相同,而是情感上的共鳴,認知上的層次,結婚之后的奮斗。
05
緣分天天有,不撿自然無。
婚姻大事,影響人的一生,但是緣分還沒有開始,就畏首畏尾,難免一生都在「錯過」。
「你不愿意看到花的凋謝,就不去種花」,這是愚昧的想法。
花開花謝,是自然的規律;經歷幾次戀愛,也是一種體驗。只要你人品不差,經歷了愛情的風雨之后,就會看到彩虹。
《大話西游》里說:「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
希望在眼前,而不是在「改天、下一次」;真情沒有如果,只有「結果、碩果」。
愛情需要刻意尋找,還需要順手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