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你這一生的遭遇,無論好壞,都跟「前三代人」有關

li李 2023/01/30 檢舉 我要評論

01

民間有這麼一個詞,叫做「一脈相承」。

一個文明的文化,需要一脈相承,因為文明出現的目的,就是為了延續和發展;一個社會的精神和品德,需要一脈相承,因為德行是人類立身于世,生活和諧的根源。

哪怕是一個家庭,也需要一脈相承。 這傳承的,有可能是家風,有可能是資產,有可能是祖先的福澤,也有可能是親緣血脈。

這人與家庭的關系,真的是相輔相成的嗎?同時,家庭的前輩,到底會不會給后輩,造成影響呢?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人與家庭的關系,不是割裂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更重要的是,當代人的人生遭遇,以及福禍,都會受到前人的影響。

我們的父母、爺爺奶奶,以及曾祖父曾祖母,都會影響我們的人生前途。要知道,你我的福氣,就源自于前三代人。 前三代人的一舉一動是「因」,我們得到什麼,則是「果」。

一切,都是有「前因后果」的。

02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使命,為什麼前三代人的一舉一動,還會影響到當代人呢?

就拿家庭的資產積累來說。別人的資產積累了三代,一代更比一代強。而有的家庭只積累了一代人的資產。如此,又如何跟別人比呢?

前段時間,網絡上有這麼一個說法,你一代人的努力,怎麼比得過別人三代人的積累?

有的50后比較有遠見,運氣比較好,四五十歲的時候就到了北上廣深扎根。他們的孩子,70后,算是半個城市人了,起點還不錯。

再過了二十年,70后的孩子,90后和00后出生了。 這第三代人不一樣,不僅出生在大城市,而且還享受著豐富的物質資源,日子那是比較舒服的。

如今,有些人想在北上廣深扎根,那就特別困難了。因為內卷加劇了,這個目標,不是普通人,也不是一代人就能實現的。

于是乎,后者就抱怨,為什麼土著如此幸福,而我們這些打工人如此不幸呢? 后者忘了一點,別人的祖父也是這麼過來的。一代人的努力,怎麼比得過三代人的積累呢?

所以說,我們這代人的遭遇,不僅跟自己有關,還跟前三代人的積累有關。

03

自古以來,這種「一脈相承」的案例,那是很常見的。

我們都知道秦始皇嬴政的厲害,認為他是祖龍,千古一帝。 事實上,嬴政所依靠的,不僅是自己的能力,更是秦國強大的實力。

這強大的實力,都不是一朝一夕積累的,而是通過多代人的努力,才能凝結而成的。

漢代的賈誼說過: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

到了始皇帝這代人,其實已經屬于第七代了。而他的前六代人,都一直保持奮發向上的姿態,只為了「東出」,掃平六國,統一天下。 始皇帝,乃是前六代人的集大成者。

前六代人太遠,就拿前三代人來說。始皇帝的曾祖父,嬴稷,大名鼎鼎的秦昭襄王。在位期間,打得六國毫無還手之力。手下的大將軍白起,更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戰無不勝。

到了秦始皇的祖父和父親這兩代人,由于他們走得早,權力平穩過渡,所以始皇帝的位置,一直都特別穩。 如此平穩的環境,如此強大的秦國,給始皇帝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一個人的努力,那是有限的。而多代人的努力,那力量是無窮大的。 那些看起來真正厲害的人,也許不僅他自己厲害,就連他的祖先,也能力卓越。

04

談到這里,我們需要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要一直強調「一脈相承」呢?

傳承的,不一定是血脈,也有可能是目標、精神以及品質。當然,物質也可以傳承,只是容易貶值、消失罷了。

我們常說,改變命運,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那是有道理的。創一代,必須要走出大山,站穩腳跟,才能接觸到更廣闊的世界,迎來家庭的「變數」。

變數出現了,第二代的命運就會發生一定的變化。 第二代人在大城市有房有車了,那他們的孩子,必然可以擁有更高的人生起點。 這般下去,到了第四代人,絕對富裕。

連續三代人的努力,從而造就第四代人的富裕,需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不能出現敗家子。 一代更比一代強,強到了一定的程度,層次就越來越高了。

我們當下的遭遇,既有個人的因素在里頭,也有前三代人的因素在里頭。要知道, 人與人之間的比拼,不僅是比拼個人的能力,還是比拼家底,以及前幾代人的努力。

如果自己的祖輩都不夠給力,那我們不妨從自己這代人開始,默默奮斗,不斷堅持。或許,我們的堅持,就是子孫后代的福氣。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