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喜歡「獨來獨往」、不合群,其實是這樣的人

li李 2023/02/22 檢舉 我要評論

一個人的不合群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主動選擇,另一種是被孤立的狀態。

前者,有著更高的精神境界,對自我有著更清晰的認知;后者,常常容易陷入自我懷疑的心態中。

-01

優秀且精神獨立的人,喜歡獨處

有一種不合群,是他們主動選擇的結果。

他們有著很高的精神追求,在別人眼中,或許覺得他們不夠「接地氣」,可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并非不想融入群體,而是試著融入群體的過程中,發現無法與群體展開一些對話和情感上的聯結。

最簡單的例子:

如果你是一個特別熱愛讀書的人,并且將讀書當成自己工作之余的全部愛好,那麼你就能夠理解那種「孤獨感」。

那份孤獨是,你想要跟周圍的人分享你剛剛讀完的一本書;里面的故事,人物,經歷,情感,令人悲傷,令人動容之處,你想要捧著書,繪聲繪色地跟周圍的人描述。

可你話剛說了一半,他們就一臉不解地盯著你說:不懂,不要說了,沒聽過,不感興趣。

那種感覺,就像你滿心的熱情,卻被人忽然澆了一盆水。

主動不合群,主動選擇獨來獨往的人,并非高傲,而是他們與周圍的人并沒有共同語言,沒有共同話題。

當他遇到了一個志同道合,處于同一個頻率的人時,他就會變成一個話癆,有著說不完的話。

有一句話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倘若你遇到了一個話不投機的人,你寧可選擇沉默,也懶得跟對方溝通。

但如果你遇到了一個懂你,理解你,與你的思維、眼界,都處于同一個維度的人,那一刻你會開心的想要跳起來。

你會發現,你身邊某些喜歡獨處,喜歡獨來獨往的人,在某個領域一定很優秀。

-02

有一種不合群,是被動選擇

第一:性格內向的人,不敢合群

對于性格十分內向的人來說,他們跟陌生人打招呼都需要莫大的勇氣,你又如何期待讓他們融入某一個陌生的群體中呢?

性格內向的人,他們有著十分敏感的心思,有著細膩的情感;一旦周圍有陌生人,他們會覺得全身不自在。

在群體中,他們總是保持沉默的,不喜歡被關注,不喜歡被周圍的人打擾。

盡管,在他的內心深處依舊感覺到孤獨;可這份孤獨,瞬間被他的怯弱吞沒。

第二:被孤立的人,也難以融入群體

跟大家分享一個發生在我童年時期的故事。

我小時候,很胖,在學校的同齡人中,顯得我十分突出,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

也因為此,我遭到了周圍人的孤立。

而他們孤立我的方式很簡單:一群人聚在一起,一邊盯著我指指點點,一邊發出嘲諷般的笑意。

開始的時候,我還試著解釋,并且要證明我胖但我并沒有殘缺。

後來啊,我也就懶得解釋了。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就意識到了「人性中惡意」。

所以,我從來都不愿意勉強別人,更不會勉強我自己。

倘若別人愿意與我成為朋友,并且我們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那固然是一件很值得開心的事情;但如果別人對我表現冷漠,試著孤立我,那我也絕不會「丟掉尊嚴」融入那個圈子。

換個角度想:

看似是他們一群人孤立我,又何嘗不是我孤立他們一群人呢?

有些獨來獨往的人,并非他們想要這種局面;而是,他們也渴望融入圈子,但卻被周圍的人孤立。

最終的結果是,他們不得不自己一個人生活,一個人走下去。

-03

在人際交往中,如何改變自己?

先說我的觀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模式,都有著自己所堅定的東西。

如果你為了融入某個群體,卻丟掉了自己本來的樣子;如果你融入群體,并沒有讓你感到高興,反而充滿壓抑,那就說明你的選擇是錯的。

對于那些被孤立,性格內向的人來說,應該如何改變自己,試著開始融入群體呢?

這種不合群,往往是被動的,與自身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第一:試著與外界開始接觸

性格內向的人,一定要勉強自己跨出去這第一步;因為只有邁出第一步,你才能夠有勇氣跟陌生人產生情感上的聯結。

第二:找出別人孤立自己的原因

如果別人因為你身上的某些缺點,因為你做錯了某件事情而孤立你,這個時候就去發現自身的缺點,然后做出一些改變。

如果別人因為你過于優秀,過于耀眼,把他們的風頭都蓋住了,那這樣的群體,也沒有融入的必要,他們的思維,太狹隘。

今日話題:

你是一個不合群,喜歡獨來獨往的人嗎?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