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人活著就是活一種心態。
當你心態不好時,生活自然好不到哪去;你心態好了,便會覺得生活一切都美好。
人的心態決定了未來的生活,如何調整心態,便成了每個人最難的修行。
如果一個人能做到遇事不怒、對錯不辯、輸贏不爭,那麼他的心態就會更加沉穩,從而活得更加灑脫自在。
1
遇事不怒
「怒」一字,「奴」在「心」上,當你感到憤怒時,心就不自主被奴役了。
因為憤怒的人之本能,所以遇事不怒,才顯得如此困難。
看過一則名為《發怒的毛驢》的寓言故事。
在一個磨坊里,有一頭勤懇的毛驢,每天都在兢兢業業地干活。
一天,一條流浪狗路過此地,看到毛驢工作得滿身大汗,便嘲笑道:
「毛驢你真傻,就算每天工作這麼辛苦,可你一輩子都不會有我這般快活自由。」
毛驢聽罷,頓時怒從心起,全力沖了過去。
然而還是狗跑得比較快,毛驢追不上,越想越氣,工作都不想干了。
這時,磨坊主的兒子來找毛驢玩,毛驢正氣頭上,就一腳踢飛了小孩。
主人得知孩子被踢傷,直接就把毛驢賣給屠宰場去了。
一時的怒發沖冠,只會失去判斷的理智,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最終后悔的只會是自己。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倘若每每遇到不如意、不愉快的事情都一一生氣,不僅沒完沒了,而且還會讓自己身心俱疲,得不償失。
與其對他人生氣,因煩事發怒,不如放過一切,放空自我,心平氣和才會走得更遠。
克制憤怒,收斂脾氣,如此便能掌控人生,收獲更多快樂。
2
對錯不辯
人際關系學大師戴爾·卡耐基曾說過:「在爭論中獲勝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爭論。」
與人爭論,非要爭個你死我活,殊不知爭論里根本沒有真正的贏家,有的只是固執己見。
所以,不辯才是辯論的最高境界。
北宋名相富弼,能說會道,以三寸不爛之舌聞名于世。
有位秀才知道富弼口才好,特意在街上攔住他,想讓他出丑。
秀才說道:「聽聞閣下能言善辯,能否解答我一個問題?」
富弼回道:「但說無妨。」
「倘若有人公然辱罵你,嘲笑你,你會怎麼做?」
「我會假裝無事發生。」
秀才笑了:「世人皆說你有三寸不爛之舌,現在看來不過如此。」說罷便笑著離開了。
富弼身旁的仆人忍不了,想找對面辯論,卻被富弼攔住。
仆人不解,富弼解釋說:「那人渾身是刺,如果我與他爭論,即使贏了也是兩敗俱傷,最后誰也不服誰,因此爭論無益,不必多言。」
這世上多的是無效辯論,有效結論從不出自爭吵。
開口爭吵容易,閉口不辯太難,適當的沉默,才能更好地思考。
不辯是一種智慧,無關對錯,各自安好便是晴天。
3
輸贏不爭
人生,總是有失有得,有輸有贏。
很多時候,我們都太過在意輸贏得失,非要爭個你死我活,就很容易鉆牛角尖,不撞南墻不回頭。
命里無時莫強求,懂得不爭,生活便不會為難你。
從前有一個漁夫,打撈多少就賺多少,沒有也不抱怨,每天都過得很知足。
一天漁夫打撈起一塊金子,晚上他興奮地抱著金子睡,開始暢想美好的未來。
第二天,他賣了金子,又借了筆錢,著手組建自己的捕魚大隊,做起了捕魚生意。
幾年后,他成功把生意做大,可是煩惱也隨之而來。
每天他都在擔憂海上情況好壞,收獲多少,與同行的競爭等等,不知度過了多少個不眠夜。
后來他的船隊被龍卷風摧毀,幾乎失去一切。漁夫感到絕望,走在海灘上不知所措。
走著走著,漁夫看到一個流浪漢躺在沙灘上,一邊曬太陽還一邊哼歌。
漁夫問他:「你一個流浪漢,明明一無所有,為何還會快樂?」
流浪漢卻說:「我有陽光,有自由,還能看到這美景,有什麼不開心的?」
漁夫頓悟,回想起自己也曾是個知足的人,自從被輸贏得失占據頭腦后,便忘記了最原始的快樂。
想要的太多,欲望太重,煩惱就會越多,也越折磨自己的內心。
不必跟自己過不去,求而不得是常態,學會放手,是你的總歸是你的,不是你的強求也沒用。
不爭是一種態度,懂得知足常樂,淡泊寡欲,便能享受輕松愜意的人生。
4
結語
人活一世,心態很大程度決定你生活的好壞。
遇事不怒,心平氣和,生活更從容;
對錯不辯,適當沉默,生活更無憂;
輸贏不爭,保持平常心,生活舒心又自在。
愿你我皆能經過修行,修得一顆好心態,想要生活過得好,自己心態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