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句話:「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有是非的地方,就有江湖。也許人就是江湖。」
在這個復雜繁瑣的塵世當中,有一樣東西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是非」。 被是非纏身,并不是好事,恰恰是走霉運的開始。
早年的時候,我們會因為「身纏是非」而遇到重重阻礙,事業上屢屢出現問題;中年的時候,我們會因為「身纏是非」而越活越不順,感受不到生活的幸福。
哪怕到了晚年,一旦我們沾染上了是非,也會拉低我們的生活質量。是非,就跟污垢一般,只會給我們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古人有言:「心出是非外,跡辭榮辱中。」
一個人,要想躲避是非的侵擾, 首先就得修養自己的心性,盡量讓自己的心保持恬靜淡然的狀態, 不強求,不多事,安守本分。
其次,就得 看淡所謂的「成敗榮辱」。成功也好,失敗也罷,得意也好,失意也罷,都沒必要過分糾結,凡事「看淡看透」就行了。
55歲到65歲這段時間,別讓這些「是非」來到家里面,晚景才能安穩。
一、不惹「閑人閑事」回家。
有這麼一句諺語: 「聞事莫說,問事不知,閑事莫管,無事早歸。」
聽到什麼事兒,我們最好不要說出來。別人問我們一些事兒,我們盡量說不知道就行了。對于閑事,我們就別管太多了,沒事就早點回家。
這番話,被很多人誤解,為什麼要「閑事莫管」呢?難道說做人就得糊里糊涂嗎?
從現實的角度來說, 人越是上了年紀,越喜歡多管閑事,還到處招惹閑人,無異于往米缸里面放老鼠,吃虧的,終究是自己的家庭。
更何況,這些閑人閑事本就有著一定的「是非」,倘若我們還跟這些人與事兒有關系,豈不是讓自己身處于是非的漩渦當中嗎?
及時遠離是非,遠離閑人閑事,不要管太多,也不要理會太多,日子才能安穩下來。
二、別總是跟「占便宜」的親戚往來。
人上了一定的年紀,總喜歡做這麼一件事——跟所謂的血緣親戚往來。
不論親戚做了什麼,中老年人都會忍讓,甚至被迫接受。哪怕別人欺負了他們,他們也會厚著臉皮與之往來。
如果你問他們為什麼非要這麼卑微,他們會回答你:「都是有血緣關系的親戚,為什麼非要計較那麼多呢?」
人,太過于老實了,太重視所謂的感情了,終究是要吃虧的。有些親戚看到你好說話,就來到你的身邊,找你借錢,而且還不還錢,一次又一次地薅你的羊毛。
到最后,你催他們還錢,他們還會成為老賴,或者跟你反目成仇,成為你的仇人。 也許,人財兩空的,并不是親戚,而是你。
盡量少跟「占便宜」的親戚往來,這并非是絕情,而是對自己的錢財以及家庭負責。
三、別跟家人「窩里斗」。
到了60歲,已經退休的老人會面臨這麼一些家庭問題, 跟老伴的關系一般,跟兒女存在一定的隔閡,家庭總是爭爭吵吵,一點也不和諧。
老人很疑惑,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呢?一般來說,家人窩里斗,跟這三點有關。
首先,是老人自己過分 「倚老賣老」了,惹得身邊人嫌棄;其次,是 家庭比較貧窮,沒啥錢,從而激發了家庭最本質的物質矛盾。
第三,是老人 錙銖必較,總是在雞蛋里面挑骨頭,讓兒女不悅,讓身邊人感覺到很難相處。如此,家庭不就窩里斗了嗎?
人到晚年,要想家庭和諧,最好的做法,就是 手握錢財,同時保持「和藹可親」的姿態,盡量不要有高高在上,瞧不起身邊人的做法。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理應是平等的。你尊重我,我才能尊重你。如果你擺架子,那我如何跟你相處呢?
四、盡量避免「錢財」的是非。
上文談到,老人要手握錢財。這讓很多人不理解,人老了,不該把錢財都交給兒女嗎?為什麼非要把資產攥緊在手中呢?
看到過很多案例。有些老人因為沒有錢,而被子女拋棄;有些老人因為把家產分給了兒女,沒想到兒女變了臉;有些老人因為沒有底氣,只能看身邊人的臉色做人。
家庭關系的和諧,跟這四個字有關——勢均力敵。我們要有資產,兒女有一定的實力,老伴也有自己的憑借,那各方勢均力敵了,矛盾自然就少了。
就跟「博弈」是一樣的,棋逢對手,自然雙方都心滿意足。而一方強大,一方弱小,那前者就會瞧不起后者,甚至欺負后者。如此,矛盾不就出現了嗎?
更何況, 人心是難測的,人性是復雜的,唯有錢財是忠誠的。以忠誠的錢財,去制衡難測的人心,不才是最好的做法嗎?
有錢的時候,是非和矛盾會被掩蓋。而沒有錢的時候,一切矛盾都會出現。這,便是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