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年人的世界里,沒有「容易」二字。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們一睜開眼,就需要花錢,可是賺錢的能力,卻不盡人意;錢的數量,就更不如意了。
有多少地方要花錢?看一看以下這張示意圖。
一對中年夫妻,拉著一輛板車。板車上有老人、孩子,具體的負擔是「養老、生老病死、房子、孩子讀書、一日三餐」。更難受的是,路不好走,卻偏要選擇上坡路。
如果你扛不住了,板車往后溜,后果不堪設想。
作家塞·約翰生說過:「既會花錢,又會賺錢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為他享受兩種快樂。」
把作家的話反過來說,不會花錢,又不會賺錢的人,就是最命苦的人,因為他有兩種內耗。
其實,人到中年,日子難過,但不是無法過,只是要懂得停止內耗——既要狠狠賺錢,又不被金錢困住自己。
02
第一,停止在「花錢」方面的內耗,花該花的錢,才能「持續增值」。
當我們在使勁摳門的時候,其實把人生機遇也會「摳掉」。
比方說,一個從不請客吃飯的人,會失去人脈,也無法融入到單位的小圈子。如果有提拔加薪的機會,自然輪不到他。
還比方說,一個從不參與生意圈的人,想要做生意,顯然是無能為力的。哪有人平白無故就會幫助你。
很多中年人,骨子里是厭惡應酬的,但是他也會逢場作戲,還會大大方方請有關的人吃飯。也會去拜訪對自己有利的人。
「登門檻效應」告訴我們,無事多去三寶殿,有事自然好求人。
常常去有關系的人辦公室、家庭里坐一會,混熟了,就好開口求人。但是,每次不能空著手,總得花錢買一點點禮物。
除了求人要花錢,投資興業,也是花錢的事情。
知乎上,網友「divingcat」說,他剛剛到深圳的時候,是2013年。
有一天,他和父母去拜訪住在「百鴿籠」小區的小舅舅。半路上,一家售樓部告訴他們,還有少量的房子,價格是一萬左右。父母提議,趕緊買一套。
他搖搖頭,拒絕了父母的安排,整體來說,是因為不想承擔房貸的壓力,也不喜歡周圍的環境。
2018年的時候,他決定買房,但是因為價格上漲,連續多年賺的錢,全部花光,還不夠。
有句順口溜:「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
不管是房子,還是投資的機遇,都不會在原地等你。如果你這不舍得,那不舍得,恨不得把每一分錢都放在口袋里,那麼你反而會因為物價上漲,社會變遷,變得「努力賺錢」的窮人。
有句話說得好:「我們手里的金錢,是保持自由的一種工具。」
人到中年,有花錢的計劃,也有做人的格局,那麼花錢多了,日子就真正自由了。
贍養父母、培養孩子、關愛健康之類的錢,常常花;投資、交友、培訓的錢,找準機會花。如果你堅持這樣做,就不會抱著金錢哭窮了。
錢,只有花出去了,也花對了地方,才有價值,并且有錢生錢的征兆。
03
第二,停止在「賺錢」方面的內耗,放棄認知之外的錢,才能擺脫「思維困境」。
在我們身邊,常常有人抱怨:「這年頭,錢難賺啊。」
事實上,賺錢是有套路的,而不是眼睛直勾勾地盯著金錢。 眼里只有錢,是欲望;心中盤算著錢,手里把握住錢,才是智慧。
哲學家約翰·杜威的人生里,有一個富有哲理的故事。
他九歲的時候,在一所偏僻的學校讀書,校園里的蚊子很多。
老師安排學生,帶工具來滅蚊子。
大部分的同學,都帶著蚊香、滅蚊水、噴霧劑等,只有約翰·杜威帶著一把鐮刀。同學們笑話他,太離譜了。
當所有人在消滅蚊子的時候,約翰·杜威拿起鐮刀,把教室周圍的野草割掉了。蚊子沒有了藏身的地方,都飛走了—— 滅蚊效果,無人可比。
從經濟方面來分析:一把鐮刀,可以反復使用,滅蚊的成本,幾乎為零。其它滅蚊的東西,一次性就消耗了,并且效果不佳。
有一句富有哲理的話:「不要去追一匹馬,要去種一片草。」想要追到錢,就去提升賺錢的本事,把錢吸引過來。
并不是直接拿著錢,就是賺錢。如果這樣想,搶劫的人,拿到了錢也是本事。事實不是這樣的,不屬于你的錢,到手了,也會弄丟。
頂級聰明的中年人,通過提升認知,間接致富。
比方說,一個愛好研究的人,拿到了某種專利,因此他有了與人合作的資本;一個樂善好施的人,匯聚了人脈,因此有人幫他賺錢;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可以洞察、剖析賺錢的信息,從而捷足先登。
賺錢,其實是一次「思維越獄」。把欲望打碎了,就是希望;把套路搞清楚了,就能做「套路」的主人。
04
發明家諾貝爾說過:「金錢這種東西,只要能解決個人的生活就行;若是過多了,它會成為遏制人類才能的禍害。」
人生中年,其實是一次挑戰。有人被金錢困住了,有人把金錢玩得團團轉。當我們到了五六十歲的時候,回頭看,會玩錢的人,才會越過越順。
每個人都希望發大財,但是在發財之前,請你設計好花錢、賺錢的格局,不要急功近利,也不要摳門到底、奢靡無度。
很多人喜歡走極端,暴富的時候,猛花錢;窮困的時候,猛摳門。聰明的人,卻找到了花錢和摳門之間的平衡點,錢不是很多,卻逍遙自在。
別消耗自己了,做金錢的主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