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曾在《列子臆說》,中評價上海大佬杜月笙:
他不是讀書出身的,但是有一種溫文儒雅、老老實實的神態。
據說,杜月笙非常注重儀表,不論天氣多熱,長衫最上面的一顆紐扣從不解開;并要求自己的手下不能是流氓裝扮,何時何地都要衣冠整潔。
在杜月笙經典語錄中有這樣一句話,人生一定吃好三碗面:體面、場面、情面。
而第一碗面:體面,尤為重要。
猶如《誶范叔》中有言:先敬羅衣后敬人,先敬皮囊,再敬魂。
當渾身邋遢不堪時,人們注意的是你的外表;當外表體面得無懈可擊時,人們注意的才會是你。
形象一定要走在能力前面,否則你的能力很容易被低估。
以貌判人公不偏
王爾德曾說:「只有膚淺的人,才不會以貌取人。」
這雖然是大文豪的毒舌,但也揭露了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以貌取人,是公平的。
因為以貌取人,取的未必是長相;取的是一個人周身散發的氣質,而那份氣質是由人的內在涵養和長期的生活習慣塑造出來的。
楊瀾曾經講過自己的一段經歷:
她信心滿滿去面試,結果對方以穿著太隨意拒絕了她,她非常憤慨對方的以貌取人。心情低落的她回到家后越想越憋屈,穿著睡衣裹著外套、頭也沒梳就去了咖啡廳。
服務員用非常奇怪的眼神看著她,然后把她領向了咖啡廳里唯一的一個空位。
她剛坐下,對面一位面容精致的老奶奶便遞過來一張便箋:洗手間在你左后方拐彎。
此刻她才發現,原來以貌取人不是偏見,而是客觀;自己的邋遢,才是別人對自己不尊重的原因。
心理學上有一個 首因效應:也就是第一印象效應。
說的是無論是我們去面試,還是在職場上拼搏,形象管理永遠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能。
越是有能力的人,往往越注重個人的形象。
龐統與諸葛亮曾并稱為「臥龍鳳雛」,然而,兩人的結局卻有著天壤之別。
龐統曾先后去孫權和劉備處討官職,但皆沒有理想的結果:
孫權第一眼見到龐統,頓時心生不快,因為龐統的長相實在是寒顫,濃眉掀鼻,黑面短髯,形象古怪;而劉備初見龐統時,只見衣著邋遢,不由皺起了眉頭。
和龐統比起來,劉備第一次見到諸葛亮時,驚為天人:
「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劉備三次登門拜訪諸葛亮的第三次,諸葛亮睡醒后,身邊的童子告訴他,劉皇叔在此等候多時了,諸葛亮立馬起身,并且責問道:「為何不早早通報?」
然后轉入后堂更衣,衣冠整潔地出來相迎。
不僅如此,相對諸葛亮的謙虛謹慎,龐統更是傲慢無禮,不把所有人放眼中。
一個人的形象的背后,藏著一個人的內在。
以貌取人不是膚淺,而是公正。
儀表端正藏自律
羅素曾說過:「一個人的外表,就是一個人價值的外觀;它不僅藏著你自律的生活,還藏著你正在追求的人生。」
趙文卓在一檔綜藝節目中的出場讓所有人目瞪口呆。
一曲舞劍仍舊身姿挺拔,揮動自如,手臂線條層次分明,朝氣蓬勃又不失硬朗,眾人直呼:「還是那個記憶中的黃飛鴻」。
殊不知這背后,藏著他的日復一日。
1972年4月出生的他,已經51歲了;即便淡出熒幕后,他仍舊保持每天練習武術兩小時,每天至少跑步30分鐘;平時也會做各種力量訓練。
每一個儀表端莊的背后,往往是一個人內心深處的自律和自我控制。
生活中,很多人每天喊減肥,卻控制不住嘴大快朵頤;每天立flag要跑步強健體魄,卻始終邁不開腿;立志要精進自己提升能力,卻總在一次次地報班后找各種理由不學習…
一邊立志一邊在自律的道路上放棄,其實都是「破窗效應」在作怪:
一間屋子其中的一扇窗戶的玻璃被打碎,如果得不到及時修整的話,就會有更多的玻璃被打壞。
猶如當一個不起眼的不好的行為出現時,很多人放任它繼續下去,因此陷入惡性循環。
而真正自律的人,不會放任自己不管,無論身處何地,時刻管理自己。
曾風靡一時林徽因,除了美貌以外,在文學、繪畫、建筑史學方面都造詣頗深。
林徽因搬到重慶后,因為氣候潮濕,吃穿困頓,再加上梁思成腿疾發作,過度操勞,導致肺病發作,臥榻在床。
即使身患重疾,即使在黃沙漫天的戰區,她也每天梳洗打扮,每當學生來看她的時候,她都是神采奕奕、端莊精致。
林徽因的獨特氣質,不僅僅因為她的才華和美貌,更因為她認真對待生活的態度。
整齊精致的外表下,藏著對生活的態度,是擁抱還是妥協,是講究還是將就。
一個外在形象好的人,都是能管住自己的人;一個精致的外表下,都藏著一個自律的靈魂。
優雅精致給余生
曾看到過這樣一段話:
「 性格寫在臉上;人品刻在眼里;生活方式顯現在身材;家教看站姿;審美看衣服;層次看鞋子。」
真正優秀有涵養的人,哪怕跌落谷底,也不會將就和馬虎對待。
南一鵬在說到父親南懷瑾時,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父親特別注重儀表,他認為,最倒霉的時候更注重你的儀容儀表。
因為第一印象無法翻盤,收拾好自己,才有翻身的機會。
無論何時,都不要放棄自己;余生很長,請做一個優雅精致的人。
一位網友分享過她一位朋友的經歷:朋友曾經是一家網站的業務經理,收入不菲、前途一片光明;後來突然失業,從此就一蹶不振。
在之后的三個月里,每次去看她,開門前都會聽見她恍恍惚惚地一頓忙乎,然后蓬頭垢面地來開門,滿屋子的煙霧和滿地的垃圾似乎在訴說著主人的頹廢。
看著之前妝容精致干練的好朋友突然變成這樣,這位好朋友看不下去,帶她做了頭髮,買了新衣服、鞋子,以為她會重新開始。
然而當一周以后再去看她時,只見新髮型已經蓬亂,臉上一片蒼白,據說一周面試四次都沒有成功。
放棄自己的形象,深層的原因是放棄了自己。
一個好的精神面貌和得體的著裝,得到的機會肯定會比邋遢的人多。
因為外貌是內心格局的一種體現,這仿佛對周圍人暗示著「我可以把工作打理得和我一樣講究得體」。
余生,是一個充滿機會和挑戰的時期,我們應該以一種優雅精致的方式度過,追求自己的夢想,創造美好的人生。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要注重自我修養和提升。
要學會控制情緒,保持冷靜和理智,避免過于沖動或情緒化;要多讀書、學習新知識,拓寬自己的視野,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和修養。
無論何時都保持體面,是一種高貴的態度,得到的也將會是高貴的人生。
有一次,開國劉亞樓率領代表團去古巴,參加當地的一個重要活動。
當時,天氣非常熱,到了中午時,更是酷熱難當,所以很多國家的代表團都脫掉了衣服,有的還扇起了風,場面有點亂。
但是,劉亞樓率領的代表團,卻始終都保持著莊嚴的姿態,即使汗如雨下,也沒有一個人亂動。
活動結束后,古巴的領導卡斯特羅接見劉亞樓,佩服地說:「劉,你們很了不起,中國人很了不起!」
不放棄形象,就是不放棄自己。
請認真生活,自律不將就、精致不馬虎,唯有如此,生活才會對你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