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才明白,有時候,孝順就是一場「交易」

li李 2023/02/08 檢舉 我要評論

導語:

有人問,為什麼要養兒育女?看似很簡單的問題,但回答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本能的做法;有人認為,兒女是精神上的寄托;也有人認為,養育子女是生命延續、文化傳承的需要。

其實,對于普通人而言,可能養兒育女沒有那麼「高大上」,無非是為了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罷了。說白了,養孩子的目的就是防老。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觀念的改變,年輕人對于孝順的理解已經變得越來越現實,與老人的期望相差甚遠。正如一位70歲的大媽感慨的那樣, 人老了才明白,有時候,孝順就是一場「交易」。

70歲的姜大媽自述:

01

我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兒子不喜歡讀書,學了廚藝,在一家星級酒店做廚師;女兒乖巧伶俐,不僅考上了大學,還找了一份很體面的工作。

在普通人眼里,兒女雙全,孩子有出息,都是父母的福氣,是值得驕傲的事情。我也覺得自己的命運不錯,將來老了有依靠了。

殊不知想象與現實總是有差距。你認為手拿把攥的事情,往往結果卻令人失望

退休后不久,我的膝蓋受了傷,做了手術。因為行動不方便,我在兒子家住了兩個多月,期間被兒子兒媳照顧得挺好,心里很滿意。但就在我要離開的時候,兒子竟提出了一個要求。

02

那天,兒子一邊幫我收拾東西,一邊說,他現在的房子有點小,打算換一套大點的,已經看好了,不過手里的錢不夠,想讓我「贊助」一把。

孩子有困難,我自然應該幫忙,但由于住院看病,花了不少錢,所以手頭也有點緊,一下子拿不出那麼多錢,于是就告訴兒子等自己回去湊一湊再說。

不料聽完我的話,他們兩口子的態度立刻就變了。兒子陰沉著臉很不高興。兒媳婦直接嘮叨起來,說為了照顧我,他們忙前忙后,不惜耽誤工作,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為啥讓我幫點忙就這麼不痛快呢?

我有點蒙圈,想要解釋幾句。可是人家根本不給解釋的機會,抱怨一通就把我送回來了。真不明白,他們先前的所作所為,是真心孝順,還是早有目的?

03

不管怎麼樣,孩子再不懂事,做父母的也不能不講情面。盡管心里很不舒服,但我還是給兒子轉去了一筆錢。

事后,我跟女兒訴苦,指責兒子兒媳是假孝順,真愛錢。女兒勸我要想開點,別計較那麼多,別跟他們一般見識,不然就是給了錢,還不討喜,自己白生氣。

都說女兒是爹媽的貼心小棉襖。一直以來,我也是這麼認為的,所以有什麼煩心事了,都愿意和她嘮叨嘮叨。

但隨著年齡增長,我卻發現, 這個「小棉襖」也不是太暖和,說說話解解悶還可以,一旦動起真格的來就不是那麼回事啦。

04

有一年,女兒一連幾個月都沒回家看我,偶爾打電話不是說忙,就是說過兩天就回來。我不知道她是真的忙,還是遇到了什麼事情,就想過去看看,順便住上一段時間。

可當我風塵仆仆、滿心歡喜地敲開女兒家房門的時候,卻著實吃了一驚。因為開門的不是女兒,也不是女婿,而是一個陌生男人。後來我才知道,女兒早就買了新房子,搬了家。

那天女兒說自己在外面出差,沒辦法接我,又說擔心我會走丟了,讓我還是先回老家,她有時間了會馬上過來接我的。

這是為什麼呢?我識文斷字的,難道還找不到她的新家嗎?算了,也許女兒真有難處吧。

05

又過了很長時間,女兒倒是回來了一次,只是閉口不談買新房的事情,更沒有讓我「認門」的意思。我沒忍住就主動問了一句。

不料女兒支支吾吾地回答,說我過去常住的話不方便,也不合適,原因是家里只有三個房間,她公公婆婆拿了一半房款留了一間,孩子要睡一間。

聽到這里,再傻的人也能聽明白了,不就是買新房時,我沒添錢嗎?

至此我終于明白了, 在如今的生活中,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孝順父母是有條件的,就像一場「交易」一樣。

寫在最后:

有人說,要想得到兒女的孝順,先要「孝順」兒女。

這話聽起來有些刺耳,但未嘗不是真實的感受。辛辛苦苦養大了兒女,到老了才發現,付出的一切都是浮云,想得到孝順,還需要繼續努力。

在現實面前, 懂得感恩的人越來越少了,而孝順也變成了一場「交易」。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