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最好的生活方式:不說閑話,不管閑事,不做閑人

li李 2023/02/02 檢舉 我要評論

蘇軾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不管世界繁雜,不看人心浮躁,深知自己的內心所向就好。

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場靈魂的修行。

1

古人云:毀譽從來不可聽,是非終久自分明 。

詆毀和贊美從來都不是可以隨便接受的,而是非對錯最終會清楚。

一個人所說的每一句閑話,都會在別人心中大打折扣。

佛家看來,嘴上說閑話的人,無形間是在給自己造業。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著名影星阮玲玉,深夜在家中服用三瓶安眠藥自盡,不治而亡。

此事一出,整個上海乃至全國為之震驚,很多人都不相信這是真的。

正值摽梅之年的她,花樣年華,前途無限。

而讓她自盡的導火線,正是因為某一個小報對她私生活評頭論足,惡意揣測。

在社會上你一言我一語,恣意妄行的閑話里,真相早已面目全非。

輿論越來越大,也讓阮玲玉生活上肩負著重大的壓力。

最終,不堪重負的她,還是選擇離開了這個世界。

不分是非,在暗地里說及別人閑話的人,如同殺人不見血般,凡是口業造多了,報應遲早也會降臨到自己的頭上。

常言道:無事莫把閑話聊,是非往往閑話生。

沒有經歷過別人的苦,就沒有資格在背后搬弄是非,對他人評頭論足。

一個人有修養和善良的表現:管住自己嘴巴,不說別人閑話。

2

俗話說:多吃青菜身體好,少管閑事威信高。

在這個世上,無非也就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老天的事。

自己的事,一定要管好;別人的事,切忌去招惹;老天的事,管不著。

曾看過這樣的一則笑話:

有個男孩正在吃零食,這是有個大人過來跟男孩搭話,說:「小朋友,零食吃多了,對身體是不好的。」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男孩在回答大人的話題前,問了大人一個問題:「我爺爺活了一百多歲,您知道是因為什麼嗎?」

大人調侃說:「難道是因為不吃零食嗎?」

「不是,是因為我爺爺從來都不多管閑事」男孩斬釘截鐵說道。

《事林廣記·警世格言》云: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別人的事情,無論是好是壞,都不輪不到我們去操心,一切淡然以對就好。

管好自己的嘴,不招惹別人的事情,讓人感到舒心,自己也開心。

3

《菜根譚》中有云:人生太閑,則別念竊生。

當人太閑時,內心就會容易滋長其他的念頭。

與其閑著,不如找點事情做。

忙,才懂得生活的樂趣。

佛光禪師,有一個弟子叫大智,在外游學二十載。

等他歸來后,發現禪師依舊那麼活力,猶如外出前那般年輕。

他不禁要問:「您這二十年來過得如何?二十年過去了,為何不見您衰老呢?」

禪師笑了笑,說:「這二十年里,我過得非常好,每天說法、寫字、畫畫。」

次日,寂靜的早晨,被禪師一人打破。

當弟子們還在睡夢中,禪師就已經做早課了。

早課過后,為弟子們講經說法。

午時,禪師利用閑暇的時間去練字、畫畫。

由早到晚,禪師沒有一刻停歇。

大智問:「師父,您年紀這麼大了,想必整日忙碌也很辛苦,為何要讓自己這麼勞累呢?」

禪師笑道:「正因為忙碌,我才沒有時間變老呀!」

常言道:人閑是非多,百忙解千憂。

忙碌的人,根本就沒有時間變老。

不做閑人,是一種人生保養。

人閑,處處都是苦痛,而奔波的人生,才能真實感受生活。

4

《格言聯壁》有言: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與其多管閑事,不如一人獨坐,思考自己的過錯;即便與人閑談時,也不要討論別人的閑話。

有因必有果,言論別人的閑話,插足別人的事情,報應終會有一天降臨在自己身上。

不說閑話,不管閑事,不做閑人,是一個人生活的最高境界。

往后余生,愿你我皆能做到。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