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語:
古人云:大德必壽。
106歲高壽的本煥長老,他的長壽秘訣,就是在于:不僅素食養生,規律生活,更有篤定淡然的生活態度,開朗遼闊的心胸,以及不失童心的天性。
有人說,有大德的高僧,必定與尋常人的生活離得很遠。
其實,不是如此。
或許,世間大多數人,每日里就是吃喝拉撒,行坐住臥,上班下班,戀愛成家,而他們則是持戒誦經,苦修苦行。
但是,他們和世俗的人也貼得很近,因為,只要是人,就會有思想。
塵世的喧囂,誰也逃不開;世間的浮躁,誰也躲不了;名利和財富,誰也很難看淡;對待生死,誰也不能很超脫……但這些,在本煥長老這里,只有一個和「尋常人」的不同,就是三個字:放得下。
他說:能夠放得下,才能提得起。
所謂「提得起」,不是你不去追求物質,而是你不會被物質所累,不會困在其中,不會被欲望支配。
所謂「放得下」,不是你要放棄工作,事業,生活,而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得到「出離心」,也就是說,養出你灑脫自在的心境。
人生下半場,唯有你能放得下,方能真正地「提得起」。
-01-
「放得下,提得起」,方能活出簡單
蔣捷的《一剪梅》里,有一句詩詞: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意思是,歲月無情,時光總會催紅了櫻桃,染綠了芭蕉,韶華容易把人拋,總會讓人越活,越充滿惆悵。
人這一輩子,大多數人,都是在悄然沉淀。
上半場,每個人都在經歷著感情,事業,家庭等等的磨礪,下半場,就是迎接生命的洗禮和淬煉,等待最后時刻的到來。
一切的過往,就如白開水,夾雜著各種飲料一般,偶爾平淡無味,偶爾品出一些「味道」。
人生,是一場哲學,更是一場處世智慧。
提起和放下之間,越是簡單,越能減少得失的算計,越能讓你活出從容淡然的姿態,越是能夠讓你保持真誠,坦蕩,謙和,慈悲的心境。
就如本煥長老所言:
若能無礙行走,心甘情愿放下,坦蕩勇敢地提起,那麼,無論喝茶吃飯,工作睡覺,待人接物,都能保持恬淡安然的態度,使名不入心,利不入眼,成不失謙和,敗不失從容。——《看得開,放得下:本煥長老最后的開示》
人生下半場,放得下,方能提得起,方能活得簡單。
-02-
「放得下,提得起」,方能善于取舍
杯子空了,才能裝水;鼻子空了,方能吸氣;雙手空了,才能拿起更多的東西;背上的包袱空了,才能盛下新的幸福……
所以,善于取舍,其實就是我們給自己開拓新的人生,新的活法。
人生上半場,大多數人都在看透世間冷暖和悲歡,拿出自己的熱情,得到了收獲,但身上的包袱,也越來越沉重。
到了下半場,就要去實實在在地去「放下」。所謂的放下,并不是放下外物,不去爭取,不去努力,而是要放下心頭的掛礙,就如那句話「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生好時節」。
能放下,才能提得起你需要的;才能騰出心力,去解決你最需要做的事;才能讓你在失敗后,有重新爬起來的勇氣;也才能讓你不被過往拖累,不為爛人爛事所叨擾……
本煥長老,把人分為三類:
第一類,提不起,放不下;第二類,提得起,放得下;第三類,提得起,放得下。——《看得開,放得下:本煥長老最后的開示》
第一類人,只想著享受,卻不想去承擔,就好比,生活中,總有些人,依賴父母,不想長大,放不下各種欲望,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第二類人,有擔當,有責任心,而且目標明確,會努力攀爬,但是一旦有了所獲,就開始不舍得放下,于是身上的行囊,越來越滿,再也裝不下其他的東西,于是身上的壓力越來越重,只得負重前行。
第三類人,有理想,有魄力,有擔當,也能隨時取舍,輕裝上路,不會耿耿于懷,不會縱情過往,能夠往前看,往寬處走。
所以,這位百歲老人,用他一生的經歷,告訴了我們:生命別太沉重,你能夠放得下,才能走得更遠。
-03-
「放得下,提得起」,方能活出自在從容
龍門清遠禪師,有一句謁語:
「醉眠醒我不歸家,一身流落在天涯。佛祖位中留不住,夜來依舊宿蘆花」。
可見,清遠禪師無論是醉醒還是坐臥,都不拘小節,天涯海角,都能為家,這種人生觀,絕對是活出了灑脫和自在。
但,我們俗人,多半做不到這麼瀟灑。
不少人,會把人生的喜怒哀樂都建立在外界環境上,但人這一輩子,大多時候,喧囂不止,吵鬧不斷,生命里更是充滿了苦樂,順逆,起伏,得失,無常,環境會變換不定,福禍總會交替出現。
人力,在很多時候,并不能改變許多已經發生的事實,我們也超度不了太多的人,唯有做好自己,隨遇而安,方能什麼都能接得住,看得開,活出自在從容。
人生,總會有吃悶虧的時候,此時,你只有不起「差別心」,看淡不去搭理,你才能把生活各個小細節,都活出幸福的滋味。
就如,本煥長老所言:
處于不變環境下,不妨安然應對,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能安詳享受命運之人,有隨遇而安的心,有隨緣度日的懷抱,有隨心自在的境界,有隨緣度日的懷抱,有隨喜而作的智慧,身心無牽絆,自然能夠在任何環境下,都安然無恙。
——《看得開,放得下:本煥長老最后的開示》
有一句俗話,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活好自己,問心無愧,就是活出了你的從容和豁達,淡然和灑脫。
人生如海,潮起潮落,每個人的經歷,都會既有春風得意的快樂,也會有悵然若失的凄苦。
佛心,無處不在,快樂時,盡情享受;痛苦時,別怨天尤人。
正如,本煥長老所言:一個放不下的人,是個可憐人。
每個人活著,都如蒲同英的種子,你只有抱著對未來的憧憬,和隨遇而安的心態,才能活出你的恣意,飄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