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之后,「做自己」才有意義

li李 2023/01/25 檢舉 我要評論

01

小說《活著》里,福貴生在地主家庭,從小嬌生慣養,不求上進。成家之后,沒有立業,不懂得珍惜緣分。後來,他失去了家庭,家財輸得精光。

再後來,福貴經歷了時代的變遷,磨難接踵而至。苦過了,他卻真正活過來了。

當福貴變老了,忽然有了這樣的描述:「他喜歡回想過去,喜歡講述自己,似乎這樣一來,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

當我們退休的時候,意味著離開了「職場的籠子」,也意味著變老了。聰明的人,獲得重生,愚昧的人,看著白髮嘆息。

人生短短幾十年,總要留一些時光,做回自己。曾經為了生活低頭,後來為了自己而活。正所謂,活著本就是意義。

02

做真實的自己,內心自由。

作家海巴子寫過一篇文章《鏡子》。

有一天,他在形體室里休息,面對一面很大的鏡子。他看著鏡中的自己,抓癢、皺眉頭、弄頭髮......隔一會,他發現這一系列的動作,很不愉快。于是,他站在一旁,不再看鏡子。

他還發現,很多進入形體室的人,都不會對著鏡子。雖然鏡子前有凳子,但大多數時間是空著的。

原來,人們最不喜歡看到自己丑陋的一面,不想對著真實的自己。

反過來說,我們都喜歡偽裝自己。在職場上,很多的建議,想好了,但是不會說出來。尤其是人多的時候,你忽然提出不同的建議,似乎是在「駁上司的面子」,又會被大家當成「標新立異」。

工作之外,和上司相處的時候,你常常說虛偽的話。你想說一些好話,讓上司開心一些。畢竟,愉快地交流,會帶來好的印象。你分明是在說假話,卻樂此不疲。

如果你是上司,也會聽到很多虛偽的話。你知道,身邊的人在阿諛奉承,但是你沒有拆穿他們。似乎虛偽的話,你本來就很愛聽。

同事之間、朋友之間,也會有虛偽的一面。比方說,在飯局上,吹捧朋友,故意掩蓋朋友的丑陋,故意制造愉快的氣氛。

退休了,你就不要對誰虛偽了。不要戴著面具過日子了。畢竟,你大多數的時間,在面對家人。并且你不需要太多的社交,如果因為你過于真實得罪了誰,也沒有關系,恰好做了「斷舍離」的事情。

從前,以別人為鏡子,以后用自己做鏡子。不要再過違心的日子了。

03

堅持自己的主見,不被別人左右。

美國《電視指南》雜志在1973年的時候,面對洛杉磯市民做了一項調查。主題是「天下第一難事」。

排名第一的難事,是一對九十多歲的老夫妻提出的——養好一條小狗,真的好難。

這對夫妻家新增了一條小狗,本來是放養的。小狗在溪邊喝水,在草地嬉戲。

有推銷員上門,向他們送了寵物食品。小狗很喜歡寵物食品,因此他們主動找到推銷員,買了一些。

再後來,推銷員一次次上門,送來了寵物跑步機、衣服、護理用品......寵物墓地。原本簡單的事情,變得越來越復雜。

「登門檻效應」告訴我們,別人求你辦事,首先提出很簡單的要求,如果你不拒絕,就會做出「得寸進尺」的事情。

人到中年的時候,我們從事過很多的工作,不得不去「登門檻」。求人辦事,找客戶簽約,敲上司的門......這都為了生活,也為了工作更有成效。

當你退休了,就應該反「登門檻效應」——你不麻煩我,我也不麻煩你。

生活本來是很簡單的,因為你總是聽別人的安排,因此變得復雜了。你失去了主見之后,所有的事情,都被別人左右。

退休老人,你要怎麼過日子?就是「越簡單越好」。把職場那種互相牽扯的狀態,徹底放下,以后的分分秒秒,都是自己說了算。

你想去旅行,就去吧;你要去找朋友下棋,就約吧......你喜歡的,就是最好的。不要糾結別人是否喜歡;如果有人改變你的初衷,那就別當一回事。做一個「固執」的老人,沒什麼不好。

04

過著積極向上的生活,堅持提升價值。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永遠要做非常需要的事情,而不是等待別人來安排。」

在職場上,我們習慣了按照單位的制度去做事,上班下班,都要遵守時間。

退休之后,你應該知道「自律」,并沒有任何一種制度可以隨時跟著你。

不要因為退休,立馬就變成了懶散的人,啥事都不做,時間很沒有規律,睡覺到日上三竿。

對于你來說,人生的意義就是——好好活,健康活。因此你要積極地運動,主動拿起書,增長智慧,遠離那些垃圾視訊,不要做任何一件惡毒的事情。

比方說,每天早晨鍛煉身體,和老伴一起看夕陽,幫助社區做一件好事。

把陽光請進了心靈,你的身體會充滿活力,也會感受到社會的美好。因此,你的人生,有了更多發揮余熱的機會。

05

人生有什麼意義?

我很喜歡這樣的答案:「你賦予它什麼意義,它就有什麼意義。」

不同的年齡,要賦予人生不同的意義。中年時,好好賺錢,好好相愛;少年時,好好讀書,好好戀愛;兒童時,好好嬉戲,認真學習......

我們終其一生,不是為了別人的「意義」而活,而是自己活得有意義。

退休了,無事一身輕,不要被外物困住了自己。否則你的余生會很困頓。

從今往后,以笑的方式哭,在陽光的伴隨下活著。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