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本是關心別人,一開口就變成了「沒安好心」;本想匯報工作,卻忍不住抱怨幾句;本想傾聽,卻忍不住點評一番......
生活中,總有一些時候,事與愿違,詞不達意。因此帶來了誤會和麻煩,人際關系也更糟糕了。
很多人認為,情商高就是會說話。因而,反過來看,不會說話的人,就是情商低。
現實和思維是有差距的,那些不會好好說話的人,不一定是情商很低,而是以下幾個原因。
02
第一,三觀不合,無法「好說」。
東漢末年的曹操,遇到好幾位抬杠的下屬、朋友。
下屬楊修,以為自己才高八斗,可以猜中曹操的想法,很得意。
有一次,曹操帶兵打仗,隨口說 「雞肋」。楊修就認為,「雞肋,食之無味」,是要退軍的征兆,于是帶頭整理行李,要班師回朝了。
結果,惹怒了曹操,楊修休矣。
其實在曹操身邊,還有一位抬杠高手——宗承。
曹操在做小官的時候,宗承表示,不會和他結交。曹操做了司空,有錢有勢了,主動向宗承示好 :「可以交未?」
宗承說 :「松柏之志猶存。」
為什麼宗承不能好好說話呢?因為他認為,曹操是一個德不配位的人,一些做法,不敢茍同。
雞和鴨,一個「咯咯噠」,一個「嘎嘎嘎」,怎麼能夠好好對話呢?就是認真聊天,也像是吵架。因此,不好說,就變成了常態了,如果你要介意的話,反而是自討沒趣。
和三觀不合的人,互相在一起消耗,不如亮出自己的態度,從此兩個人保持距離,最好不過了。
03
第二,人生低谷,免開尊口。
詩人李白說:「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一個人在高處的時候,不要亂說話,很多人會當真的。要認真琢磨,并且為自己的言語負責。
同樣,一個人的低谷的時候,不要亂說話,別人會笑話的。要學會不動聲色地前行,變保留自己的話語權。
那些在低谷里的人,找準了自己的位置,因此常常悶聲不響。如果有人和他搭話,也是簡單回復,顯得不冷不熱。
比方說,你問一個路邊的乞丐,為什麼要討飯啊,以后有什麼打算啊?乞丐多半不會回答你。尤其是那些職業乞丐,一定要和你打啞謎,讓你很不舒服。
還比方說,戰國時,軍事家孫臏投靠魏國的將軍龐涓,不料被龐涓算計,割掉了膝蓋骨。因此,孫臏裝瘋,亂說話,以此來保全性命。不管龐涓如何問他,也沒有好的態度。
是啊,一個人在最低谷,說什麼呢?為什麼要好好說呢?發表高談闊論,不太合適;太好說話了,會被人欺負; 不如安靜,不說就是最好的態度。
04
第三,遇到小人,憑啥好說?
高情商的人,就是讓別人舒服,似乎是大家一致的觀點。
事實上,你總是讓別人舒服,自己會很不舒服,何苦呢?有的人,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對于那些欺負自己的小人,不會講客氣話,而是會回懟過去。
主持人魯豫在《遇見》里寫過一件小事。
某一個周末,在北京的她和一個上海來的朋友小聚。順便帶上了幾個熟人。
一個中年男人反復冒出一個問題:「魯豫,太瘦了吧,是不是有厭食癥?」
很多話題,點到為止,如果總是沖著某個人,說明別有用心。因此,魯豫回復了一句 :「無聊。」
對方尷尬不已,但是魯豫卻輕松了不少。
俗話說:「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
又說:「未經他人苦,不勸他人善。」
那些對你惡語的人,還要一直忍受嗎?那些欺負你的人,要一直低著頭嗎?尋找一個合適的機會,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厲害,也未嘗不可。
因此,冒出一些難聽的話,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人是有火氣的,誰都一樣。
05
第四,人品過硬,說話隨意。
有的人,天生就有「述情障礙」,但是人心很好,也沒有害人的想法。可是他說出來的話,卻很容易刺耳。
我的一個表妹,結婚之后,對丈夫很關心。
一個冬日,忽然變冷,表妹去丈夫單位,送了棉衣。 本想說「天冷添衣服」,但是開口卻說了「穿這麼少,感冒了,誰管你啊」。
幸好,丈夫能夠體會到夫妻情分,樂呵呵地接過了棉衣。
我的母親,閑得發慌,我建議她,學點什麼。
母親張開就來:「都是要死的人了,還學什麼,有飯吃就行了。」
事后不久,母親學會了一些做小視訊的技巧,還高興地說「原來,我也跟上了時代」。
生活中,有不少人,本就是「刀子嘴,豆腐心」,我們為什麼要認為,他們的情商很低呢?他們本來就是多情的人,一直有情有義。
記住一句話:「恰似無情,最有情。」
有的人,為了糾正你的錯誤,敢于和你翻臉,這份情,求之不得;有的人,用不好聽的話,提醒你,要關愛身體,要用心工作,言語難聽,內心溫暖。
日久見人心。遇到那些關心你的人,怎麼會不舒服呢?只是,這份情,來得慢一點而已。
06
情商高,不一定是討好人,做人圓滑,善于隱忍。
只要讓彼此都有幸福感的言語和行為,都是真情滿滿的;也有一些情商,可以是讓人反感的。
提高情商,不是把人際關系搞復雜,不是委曲求全,而是讓關系變得簡單,人心變得質樸,從而生活輕松快樂。
有些道理,不要生搬硬套,而是尊重事實。
做人,只要問心無愧,就算說錯話了,也沒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