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未聽其聲,先感其氣。」
還沒有見到這個人,我們就先聽到這個人的聲音。還沒有聽到這個人的聲音,我們就先感覺到他的氣息。這所謂的氣息,便是氣場。
氣場,到底跟什麼有關呢?其實,就 跟這個人的「心氣」有關。心如何,念如何,一舉一動就如何。反正,心氣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氣場。
有些人心胸狹隘,那我們與之交往,就會感覺到特別壓抑。這壓抑,就是這些人的「狹隘」氣息造成的。如此之人,其實很難成就什麼大事。
有些人心胸寬闊,那我們與之交往,就如同身臨大江大海一般,不僅感覺到滋潤,還感覺到輕松。一般來說,這些人都是成大事的精英。
氣息,往往影響了人之命運。人有四氣,命格昌盛。這幾種氣息,多半讓你的命格,貴氣逼人。
一、有「謙卑」氣息的人,貴不可言。
《周易》六十四卦當中,只有一卦,從始至終的卦象都是好的,那就是「謙卦」。
當中有這麼三句話: 「亨,君子有終。」「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勞謙,君子有終,吉。」
大致意思是,順利,君子有好的結果;謙卑的君子,可以干成像跨越大江大河一般的事兒,無往而不利;勞動之時,君子要保持謙虛,這是吉祥的征兆。
「謙卑」這兩個字,誰都知道,但很少人做得到。 特別是那些有點錢,且有點成就的人,想到自己超過身邊人,就沾沾自喜,跟「謙卑」二字不沾邊。
清圣祖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亂,派施瑯消滅鄭家,然后西征葛爾丹,北上抗擊沙俄,功績不可謂不大。 但讓人想不到的是,他一輩子都謙卑,善聽忠言。
試想,連圣祖康熙如此厲害的人,都需要謙卑,又何談是普通人呢?謙虛點做人,永遠都是大吉之象。
二、有「隱忍」氣息的人,一鳴驚人。
戰國時期,二十來歲的楚莊王沉溺于玩樂當中。有大臣就委婉地勸他,希望他能重視楚國的朝政。楚莊王聽了,沒說什麼。
幾年過去了,楚莊王才走進人們的視野當中。 那時候的他,由于隱忍待發多年,早已有了底氣和能力。後來,他帶領楚國爭霸,而他也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
有道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說的就是楚莊王。當然,后世之人也把這句話,用在了善于隱忍,且取得成功的人身上。
比如, 兵仙韓信,年少隱忍,後來幫劉邦擊敗項羽,名揚天下;三國時期的司馬懿,隱忍六十年,鯨吞三國;唐朝時期的郭子儀,一生隱忍,世代富貴。
隱忍,不是懦弱,而是一種「以退為進」的能力和智慧。在當下,可能我們的底氣不太夠,但我們可以先去隱忍。要知道,不隱忍,就無法成事兒。
再怎麼強大的人,也要有一個成長的過程。這隱忍之氣,是必備的。
三、有「不屈」氣息的人,多半不凡。
談到「不屈」,很多人都理解錯了,認為不屈就是蠻橫,不講理的意思。事實上, 不屈,是內心永不服輸的意思。口頭認輸,是一回事。內心不服輸,又是另外一回事。
劉邦晚年的時候,跟身邊的孩子談話。孩子問他:「父皇,你有懼怕的人嗎?」
劉邦想了一會,回應道: 「我有一個一輩子都怕的人,那就是項羽。但是,我還是贏了他。事實上,我一直都輸給他,只是最后那一次贏了,他也死了。」
漢高祖劉邦,剛起兵爭奪天下的時候,別人都覺得,這小混混怎麼可能成事兒呢?于是乎,別人都看不起他。
後來,他屢戰屢敗,而又屢敗屢戰,根本就沒有服輸。 最后,他還是打敗了項羽。六十來歲的時候,由于匈奴南侵,年邁的劉邦依舊沖鋒在前,抵御了匈奴的入侵。
人,年紀大了,這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年老了,還能不能有「不屈」的氣息。人老而不服老,才是真正的貴氣。
四、有「果斷」氣息的人,前路順暢。
春秋末年,吳越爭霸。勾踐和夫差對峙于會稽山。沒想到,勾踐戰敗,被夫差擒獲。大臣伍子胥就跟夫差說,希望你能快點殺掉勾踐,免除后患。
但是,夫差沒有聽伍子胥的話,反而讓勾踐活了下來。 就是這樣的婦人之仁,讓幾年后的夫差和吳國,都走向了衰亡。
戰勝了吳國的勾踐,面對跪地求饒的夫差,他二話不說,就讓夫差自盡。就是這種果決,讓勾踐吞并了吳國,成為了最后一位春秋霸主。
果決,我們可以理解為「雷霆果斷」。有雷霆之勢,做起事兒來又特別果斷,還有「狠辣」的一面。如此,何談大事不成。
做人,千萬不要婦人之仁。太過于優柔寡斷了,終究放虎歸山,惹來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