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是我們人生的一道分水嶺,也是重要的一個拐點,用經濟學家林采宜的話說是:此處葉落,別處花開。
有人曾說:真正的人生是從退休開始。
退休后,各有各的活法,但我們也需在余生的路上修煉自己,去偽存真,認知人性的本真,抽絲剝繭的解讀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會發現:
退休后,過得舒心愉悅的人,大多戒掉了這幾個「壞毛病」,從而快樂開心地享受退休后的美好生活。
有人說,退休的時光都是自己的,就該走進集體隊伍里,與人結伴,做個合群的人,享受大家庭的歡樂。
可真實的生活是,即使你在集體隊伍里委屈隱忍自己,也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不舒服。所以,退休后的合不合群無所謂, 重要的是心情愉悅。
一、「多管閑事」的毛病,別操心別人的事情
退休后,雖然時間富裕,但也不要隨意去管別人的閑事。
特別是集體隊伍里,大家在一起是因為有共同的興趣愛好,也是為了愉悅自己的身心,而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和糾紛。
所以,別人的閑事不要管,即使別人跟你訴苦,你也要只學會做個合格的傾聽者,不要隨意給別人出主意,講道理。
每個人的活法不一樣,你認為好的不一定是別人也認可的。與人相處時,要學會「管住嘴」,不要在人群里凸顯自己,而是要「群處閉嘴,獨處守心」。
李姐和劉姐是一對不錯的好姐妹,退休后整天黏糊在一起,不論誰遇到事情了,彼此都會主動去幫忙,甚至放下自家的事情,也要幫姐妹去處理麻煩。
結果,因為失去了界限分寸感,一對好姐妹,退休沒多久,就不再來往了。只因劉姐跟李姐吐槽自家老公不顧家,而李姐居然去找劉姐老公說這事情,替劉姐出頭,搞得人家兩口子之間本來矛盾不大,折騰的都快失婚了。
所以,退休后,一定要改掉「多管閑事」的毛病,別那麼古道熱腸地管別人家的閑事,聽聽就好,既不要傳播,也不要往心里去。
二、「自作多情」的做法,善良要有棱角
人到一定年歲后,心就軟了,看不得別人的日子過得不好,尤其是跟自己沾親帶故的人,總想著盡自己的能力幫扶一把,誰知,還給自己惹得一身騷。
52歲的秦姐退休后,看到妯娌家的女兒大學畢業也不出去工作,整天窩在家里,就自作多情地給介紹工作,還主動幫忙找對象。
秦姐動用了不少關系,好不容易給妯娌的女兒找了份還不錯的工作,可孩子不愿去,還說秦姐吃飽了撐的,多管閑事。
氣得秦姐都快吐血了,可總覺得是親戚,又熱情地給介紹了好幾個條件不錯的對象,這次惹著了女孩子,直接開罵,弄得秦姐里外不是人。
秦姐覺得自己出于好心,覺得彼此都是這麼近的親戚,聽不得妯娌跟自己吐槽家有「啃老女」,就想方設法地幫忙,誰知,最后讓自己得到一場罵。
所以說,退休后,一定要改掉「自作多情」的毛病,千萬不要用自己的善良去喂了白眼狼。善良也要有棱角,我們不去欺負誰,但也要學會保護自己。
秦姐見不得妯娌訴說自己的悲苦,好心好意地付出,卻不想得到是女孩子的罵。其實,這里就有秦姐自己的一廂情愿,不懂得人性的本質,妯娌的女兒成為這樣,也是人家父母慣出來的,你去替別人父母教育孩子,不僅孩子怨恨你,孩子的父母也覺得你是看人家的笑話。
善良要給對人,一個不知感恩的人,你付出再多,只能傷害你自己。
三、「合不合群」隨心就好,不要隨意「為人師表」
退休后,要學會「斷舍離」,尤其是自己待著不舒服的群,沒有必要再為了別人的出色,做底色。我們需要有甄別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群體,即使沒有,也不必去為了合群而合群。
有人怕被別人說自己「各色,另類」,甚至直接說是不合群的人,就違心地在不舒服的群里待著,自己難受,別人也覺得你不好。
所以,退休后,合不合群隨心就好,愿意待在一起玩,就開心愉悅地相處,覺得不爽隨時退出,也別覺得有啥不好,因為難受的是你自己。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選擇性戒掉些許人群,也是間接修身養性,在不成為烏合之眾與此同時,不屑于跟不舒服的人為伍。
合不合群隨心就好,不必跟誰都隨意的「為人師表」,每個人的認知和人生經歷不同,做好自己,認可別人的觀點,做好自己就行。
禪心有話說:
退休后,我們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所在的環境不一樣,自身的修為也不同,所以在看待一件事情的認知和思維也不一樣,真不要用自己的認知去要求別人必須跟你一致。
余生的日子,始終要過自己的,我們盡量管好自己的嘴,既不傳閑話,也不多管閑事。尤其是在網絡里,既不要介意別人對你評價,也不要用自己的觀念去說別人,千萬不用「為你好」為指導的「為人師表」。
因為你說的對,別人也不一定認可,你說的不對,還會引起不必要的「網絡暴力」,對人對己都是傷害。適度學會閉嘴,認可別人,也是一種修行。
人與人之間都是相互理解和支持的,誰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肯定,誰也期盼能夠擁有興趣相投的人在一起前行。
退休后,從自身做起,在能力范圍內給需要幫助的人施以援手,既保持界限感,又擁有分寸感。管好自己,善良要給對的人,與舒服的人在一起,不必在意合不合群。
用平和的心態以及安寧的心境,改變自己,讓自己在大環境當中趨利避害,學會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