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此生最后的「歸宿」,并非故鄉、家庭,是這兩個地方

li李 2023/02/24 檢舉 我要評論

01

唐朝的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寫道:「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一代人離開了,新的一代人又出現。如此循環往復,讓人間得以長存。而頭頂上的那片月亮,仿佛就沒有任何的改變,永遠都清輝如舊。

沒有一個人,能夠千秋萬代,也沒有一個人,可以躲過死神的追擊。 該來的時候,不得不來。該走的時候,也不得不走。

有錢有勢的人,特別不情愿離開了,也不想失去他們所擁有的財富。但是,走到人生的盡頭,他們也要塵歸塵,土歸土。

為什麼呢? 歲月最公平的地方,就在于每個人都需要老去。有錢人也罷,無錢人也罷,都要面對這個結果。過程不公平,那是沒辦法的事兒。而結果公平,則是自然的選擇。

既然有「離開」,就說明人們有「歸宿」。而這歸宿,到底是什麼呢?是家庭呢,還是故鄉呢?

02

在每個人眼中,葉落歸根,就是此生的歸宿。

所謂的「葉落歸根」,說到底,就是回歸到故鄉的意思。人,出生在故鄉,就希望在故鄉離開,這是每個人的心愿和追求。

哪怕回不到故鄉,人們也想在家庭當中離開。 與其魂歸外面,不如魂歸家庭。所以,人們要麼把故鄉當歸宿,要麼把家庭當歸宿。

當然,這兩者,都不是人們最后的歸宿。有句話是這麼說的, 看得見的,未必就是最重要的。而看不見的,才是我們所忽視的最重要的東西。

我們都是這個星球(地球)上的人,只要我們在地球上離開了,都屬于魂歸故鄉。所以,葉落歸根這件事,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復雜。

真正的歸宿,不是看得見的家庭,而是看不見的東西。 有詩云:曲終人散皆是夢,繁華落盡一場空。

可以肯定的是,人們的第一個歸宿,就是「空」。

03

談到「空」,我們會想起什麼呢?很多人都認為,「空」就是空空如也的意思,又有什麼深層次的含義?

一般來說,人要把「空」這個字悟透,至少需要活到五十歲。沒有一定的閱歷,就不知道什麼叫做「一場空」。

在《西游記》當中,為什麼齊天大圣要叫「悟空」? 因為紅塵當中的一切事兒,都是虛幻的。看不透,就是不空。看透了,就是空。

比如說錢財名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擁有再多,也只是身外之物罷了。 晉朝的石崇,世界首富,最后還是帶不走一分錢,就連子孫后代,也被屠戮殆盡了。

比如說權勢地位,也都是帶不走的東西。在死神面前,再有權有勢,也不頂用。 祖龍始皇帝,千古一帝,不也49歲就離開了,哪能夠長生不死呢?

所謂「古今將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沒了。」古往今來的王侯將相,又在何方呢?原來,他們都跟普通人一般,成為了冢中枯骨,消失在時光當中。

04

人的第二個歸宿,那就是「心」。

被梁啟超譽為第二位圣人的王陽明,一輩子都在研究「心學」。 在王陽明看來,心就是真理,就是人生的真相。

為什麼「心」如此重要呢?因為我們有什麼情緒,有什麼想法,做出什麼樣的一舉一動,都跟心意有關。 心如何,念如何,人生就如何,歸宿也如何。

一個內心清明的人,一輩子都沒有做傷天害理的事兒,那他在臨走的時候,也能得以善終。為什麼呢?因為 對得起良心,此生就無憾了。

人們都瞧不起「良心」,因為他們不知道臨終之前,每個人都要接受最后的審判。

曾仕強教授說過, 你看那些差不多離開的人,為什麼他們的神態,一會這樣,一會那樣?就是因為良心在算賬了。沒有良心的人,都很難善終。

人這一生,「善始」很容易,但「善終」很難。無數人都做了錯事,一錯再錯,不僅晚節不保,就連安穩地離開,也很難。

05

人,此生的歸宿,只有兩個,一個是「空」,一個是「心」。

心,那是生前的歸宿。而空,則是離開后的歸宿。在活著的時候,做人要對得起良心。離開之后,回歸到虛空當中, 不抱怨,不憎恨,放開一切。

古往今來,人們都為了世俗的一切而奔波,或者改變自己的心意,活得愈發虛偽,愈發痛苦。這,又有什麼必要呢?

人活一世,只求活得盡心,活得痛快。地球很大,足足有80億人。這80億人,都有不同的人生體會,不同的人生道路。 盡心而活,這生命,才會熠熠生輝。

只不過,很多人都做了錢財的奴隸,物質的奴隸,以及欲望的奴隸,一輩子都渾渾噩噩,最后連「歸宿」在哪都找不到了。這,便是可悲之人。

不管自己有沒有錢,都不要想太多,也不要暴躁。 人生一切事兒,皆是一場空。活著的時候,只需要對得起天地良心,那就無憾了。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