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對三件事要守口如瓶,尤其是對自己的兒女

li李 2023/04/30 檢舉 我要評論

01、卷首語

親情疏忽的時間太長,就像年久失修的房子,會漏雨、破敗,甚至會徹底坍塌。

好的親情,在平時需要修修補補。唯有,不斷精心去維護,才能牢固,多年之后,仍如嶄新的一般。

人老了,要學會經營親情,尤其是與子女之間相處的模式更要調整。

年紀大了,要有與子女相處的智慧。和和氣氣,引導子女上進。不為財所爭,可以保持一顆正直善良的心。

黃宗羲說:「骨肉之間,多一分渾厚,便多留一分親情,是非上不必太明。」

人老了,對這三件事要守口如瓶,尤其是對自己的兒女,這是真正的遠見與高明。

02、對兒女不滿,別再宣泄,家以和為貴

人到晚年,與子女相處時,不管產生多大的摩擦和不滿,都不要隨意表達出來。

柴靜說:「寬容不是道德,而是認識。唯有深刻地認識事物,才能對人和世界的復雜性有了解和寬諒,才有不輕易責難和贊美的思維習慣。」

子女大了,與他們相處,要懂得給他留面子,不要當眾大聲訓斥,讓他下不來台。這樣起不到好的作用,還會加深孩子心底對父母的怨恨。

當子女已經知道錯了,就不要再嘮嘮叨叨,講起這件事情來沒完沒了。說得越多,孩子越反感,性格越叛逆。

兒女年輕,涉世尚淺,被騙、做錯事是很正常的。作為父母,即便愛之深切,也要懂得包容,少發脾氣,尤其是當著外人的面。

每一個人都會有優缺點,當孩子犯錯時,多去想他為什麼會錯,深究原因,用更適合的方式幫孩子改正錯誤,會有更好的效果。

03、兜里有多少積蓄,不要著急說出口

人老了,與子女相處時,也不要把所有的錢都拿出來。

《安家》中的老嚴夫婦,賣了一輩子包子,到了兒子結婚時,明明可以只付個首付,剩下的慢慢讓孩子去還。

可他們太早地把全部家當都拿了出來,付全款買上了房子。兒子輕松自在地娶上了媳婦,可老兩口的包子店沒了,想去借住都難。

明明是自己花錢買的房子,兒子卻做不了主讓他們住進去。

關鍵是兩個人還沒了積蓄,只能硬著頭皮再找新的店面,哪怕年紀已經不小了,還得繼續忙忙碌碌,勤儉度日。

倘若他當時只付個首付,哪怕每個月都是他來還這個貸款,小兩口也會對他們多幾分敬重。錢還在自己手里,日子也比現在要好過許多。

人老了,自己手里到底攢了多少錢,不要過早地告訴子女。讓他們努力去承擔些責任,懂得想過上好日子,就要堅持不懈地去努力。

在晚年,手里的積蓄,要牢牢抓在手里。不要透露得太多,更不要一次性地都花在孩子身上。

要讓孩子感覺到你「有用」。若被榨干所有,兒女對父母的照顧難免有懈怠之心。

04、對遺囑,別太早將安排說給兒女聽

年紀大一些,手頭上有些錢,子女眾多,會有一些擔憂和顧慮。害怕孩子們為了這筆錢鬧矛盾,傷及彼此之間多年經營起來的感情。

有的子女比較自私,總想多吃多占,會打聽父母準備怎麼安排手里的資產。

作為父母,不管多有錢,都不要太早地把遺囑公布出來,會讓孩子有爭搶之心。或者孩子變得好吃懶做,想方設法把這筆錢提前預支出來,讓你為難。

人老了,想將家里的遺產,做到絕對的公平公正,真的很難。

此時,不把遺囑的具體內容講出來,而是說誰孝順,能腳踏實地過日子,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友愛兄弟姐妹,會多分得一份家財。

相反,誰鉤心斗角,總想些旁門左道的手段,不走正道,一分錢也不給留。

這樣做,能約束子女,不總是惦記父母的錢,而是好好地過自己的日子。

05、總結

方海權說:「一切事無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盡力而為。這樣心無壓力,出來的結果反而會更好。」

人到晚年,與子女相處,要學會管住自己的嘴,經營彼此之間的關系。同時,對于子女要給予尊重,不要給予太多的溺愛。

無論有多少錢,不要太早立下遺囑,更不要將自己的存款都告知子女。

讓子女戒掉依賴,學會獨立,學會自己生活,這才是父母留給他們最好的財富。與子女好好相處,慢慢過日子,生活也會更有滋味。

-END-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