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字拆開來看,上面是奴,下面是心。
人若無法掌控情緒,就很容易淪為壞脾氣的奴隸。
我們總習慣把好脾氣給外面的人,卻把壞脾氣給了因愛你而容忍你的人。
殊不知,脾氣越大,福報越淺。
余生,請收住你的脾氣,留下你的福氣。
對愛人,要讓
看過這樣一句話:
「女人最好的嫁妝,是一顆體貼溫暖的心;男人最高的聘禮,是一生的遷就和疼愛。」
在現實生活的雞零狗碎中,人人都會有脾氣。
但氣大不僅傷身,也容易給婚姻生活添堵添絆。
電視劇《父母愛情》中,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
大字不識的江德福娶了大戶人家的小姐安杰,安杰脾氣火爆。
她總是嫌棄江德福沒文化,江德福卻從不生氣。
江德福的妹妹從鄉下搬來,安杰和這個小姑子相處不好,對她的生活習慣嗤之以鼻,甚至還因為小姑子幫忙給孩子喂奶的事情大發脾氣,導致翻臉。
但事后江德福并沒有偏袒自己的妹妹,也沒有完全站在安杰這邊。
他主動替自己的妹妹向安杰道歉,然后耐心地安撫安杰的情緒。
他從來不會抱怨自己的疲憊,反過來經常去體諒安杰的辛苦。
安杰生孩子坐月子的時候,他主動幫安杰洗尿布、按摩、打理家務。
安杰性格強勢,嘴巴永遠不饒人,江德福的性格忠厚溫和,從來不發脾氣。
他總是笑瞇瞇地對待老婆、孩子,總能把安杰的脾氣無形消解掉。
壞脾氣容易把生活鬧得雞飛狗跳,好脾氣卻是婚姻里不可或缺的法寶。
好的脾氣不僅能讓愛人感到踏實,也能讓自己的小日子過得更加輕松自在。
其實對待另一半,只有脾氣溫和、互相遷讓,才能相敬如賓、白頭到老。
好的夫妻關系就像一個彈簧,你弱他強,你硬我軟,互相讓步包容,才能彼此平衡,舒適長久。
如果說人生是河,和氣是船,那對于婚姻和愛人而言,脾氣是浪,福氣就是岸。
無船難過,浪大易翻,只要回避風浪就終能靠岸。
來源:全景視覺
對父母:要惜
知乎上有個問題:
為什麼人總會對自己的父母沒耐心?
有個高贊扎心的回答是:
「因為不懂珍惜,我們知道親近的人不會離開,不會傷害自己,我們對所有人好好說話,唯獨對最愛自己的人無所顧忌。」
當我們逐漸長成獨立的大人,也是父母正需要幫助、照顧和關愛的時候。
他們總是唯唯諾諾,不敢說,不敢做,生怕被責怪,唯恐你生氣,擔心被嫌棄。
去年《小敏家》熱播,其中一個片段更是一度沖上熱搜,引發2億網友的共鳴:
因為前夫糾纏,周迅飾演的小敏與母親翻舊賬撕破了臉。
小敏責怪母親干涉太多:「我說了多少次我要失婚,當初要不是你撮合,他也不會是我的前夫!」
母親抱怨女兒不懂感恩:「你心里一直都怪我,我欠你們所有人的,滿意了吧!」
本來要好好坐在一起吃頓飯,結果飯沒吃成,母女倆吵得兩敗俱傷。
因為小敏沒耐心,總是對母親發脾氣,導致她年近70的老母親寧愿去養老院,也不愿意跟兒女住在一起。
對于父母而言,脾氣是石頭,福氣是雞蛋,如果總是用石頭碰雞蛋,總有一天會支離破碎。
不要輕易對父母發脾氣,因為我們不確定下一秒能不能夠承受失去。
總有一天我們自己也會老去,只有愛與包容永遠撫慰人心。
對父母,我們要收住自己的脾氣,多包容父母,多體諒父母,這樣才能讓父母有個健康舒心的晚年。
來源:全景視覺
對孩子:要柔
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當大人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孩子就學會了粗暴,學會了壞脾氣,學會了指責、狡辯,也學會了膽小和自卑。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自卑孤僻的女孩,有一個脾氣非常火爆的父親。
在她的印象中,父親常常動不動就發脾氣,摔東西。
小時候吃著吃著飯,父母就開始吵架,她的耳邊就充斥著父親的怒吼和母親的哭泣聲。
有一段時間,父親工作不順利,看見誰都忍不住要指責幾句:
「不做作業看什麼電視,沒出息!
「家里這麼亂,每天搞不懂你干什麼吃的。
「你煩不煩人?」
于是她一放學回家就趕緊躲進房間里不出門,整個青春期敏感又恐懼。
當這個小女孩長大以后,就義無反顧地離開了家,嫁給了一個大自己21歲的老頭,因為她太渴望溫柔包容的愛。
俞敏洪曾指出:「父母控制情緒,理性地跟孩子交流溝通,孩子才能養成心平氣和的情緒,才能夠從容不迫地面對困難,挫折和失敗。」
對于孩子而言,脾氣是苗,而福氣是種子,長大以后,孩子其實就是你的影子。
好的教育,是學會彎下腰來,站在與孩子平等的高度,去傾聽去對話。
別依仗生恩養恩就肆意宣泄,孩子在幼年時期,對父母言行最是敏感深刻。
多關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遇事對孩子柔和一點,才能讓孩子在充滿愛與幸福的童年中長大。
來源:全景視覺
在人生道路上,壞脾氣只會使你加速出局。
做人要大氣,穩住脾氣,處事和氣,方能接住福氣。
在人生這場修行中,要把硌人的脾氣磨成沙礫,放進生活的熔爐里,煉成一團和氣。
請相信好脾氣自有好運氣,好運氣自有好福氣,好福氣自有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