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歲母親自述:人到晚年才發現,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情太現實了

li李 2023/04/25 檢舉 我要評論

導語:

老話說:你養我小,我養你老。

說起晚年的養老,我們最先想到的是「養兒防老」,跟隨著子女居住,在子女的陪伴下度過晚年時光。

然而,在很多父母的心里,始終認為晚年居住在子女家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理想很美好,現實往往很殘忍,一個母親能養大幾個孩子,可幾個子女卻養不了一個母親。

在古代不孝順父母是大罪,而如今生活里,不孝順父母最多被道德譴責。現實生活告訴老人,如今早就跟以前不一樣了。

現在老人手里沒子女想要的物質,想讓子女心甘情愿地照顧自己的晚年,有時真的很難;有很多老人到了晚年,早早地把自己的資產都分給了子女,沒有價值的時候,親情就成了擺設,甚至還會被親情所傷害。

76歲的韓阿姨,生育了三個子女,兩個兒子,一個女兒,老伴走后,她想跟著大兒子家,因為兒媳退休在家,有時間,也有精力陪伴照顧自己。

誰知,兒子兒媳的一番話,讓她倍感無奈,就給小兒子打電話,小兒子卻說自家地方小,沒地方住;她又給女兒打電話,誰知女兒說自己沒有得到父母的財產,還要掙錢養老。

無奈的韓阿姨,只好給自己尋找養老院,每次遇到同齡人,她都會感慨: 早早地把家產給兒子們分了,剩下一個人的時候才發現,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情太現實了。

傾訴人:76歲的韓阿姨

我是76歲的韓阿姨,退休很多年了,我有三個孩子,老大和老小是兒子,老二是閨女,他們都成家有孩子了。

老伴兩年前過世了,如今我一個人獨居,想著去兒子家居住,這樣不僅有人陪伴我,還有人打理我的日常起居。

雖然我內心覺得,養老是兒子們的事情,可女兒也是我一把屎一把尿撫養大的,也該有照顧伺候我的義務。

然而,我先給老大兒子打電話,把自己想去養老的事情跟他說了,原以為他會痛快答應,誰知,老大說需要跟兒媳商量一下;

隔一天,老大說兒媳不同意,兒媳記恨當年我只顧著掙錢給老二買房子,不給她帶孩子的仇怨。兒媳說我早就跟她說過,我的晚年不用她管。

我也不記得了,但兒媳贍養婆婆不是正常的嗎?怎麼到了她們這代人眼里,卻成為了不是自己的父母,不管。

我就給老小打電話,我是付出所有家底給他買的房,娶了媳婦,他不該不管我的晚年吧?誰知,我剛提出去他家養老,小兒子直接說自己家里沒有我住的地方。

無奈之下,我只能給小棉襖打電話,女兒卻說,你和我爸分家產的時候,沒給我一分錢,如今我也沒有時間管你,我還要給自己掙錢養老呢!

我尷尬又無奈地梳理這輩子的事情,老大結婚時趕上最后一波福利分房,沒有花多少錢就娶了媳婦,老小因為需要自己買商品房,所以,當時女兒的彩禮我也沒有讓她帶回自己的小家,而是留下給小兒子買房了。

我48歲內退的時候,大兒媳懷孕,我為了給小兒子掙錢買房,打了兩份工,舍不得那點工資,我就拒絕了去照顧大兒媳的月子,以及帶娃的任務,覺得有親家母一個人就夠了。

誰知,大兒媳會因此記恨到如今,所謂的月子仇也不過如此,可我當時還給她兩個月的工資,做為我不去照顧她的補償。

女兒生娃的時候,我也沒有管,覺得她有婆婆,我這個媽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為自己兒子做事,不僅沒管,也沒有給錢。

這輩子,我就給小兒子家帶了幾年的孩子,不僅付出時間,精力,還把自己的退休工資都花在了小兒子家,可哪個老人不心疼小的呢?

真沒有想到,老了,子女會這樣記著父母為她們付出了多少,甚至還相互攀比,可父母的心都分成了很多瓣,怎麼可能都一樣呢?

老伴生病了以后,他就跟我商量,把家里的資產給兩個兒子分了。

我們幾十年也就存了30多萬塊錢,再就是我現在居住的這套房子。老伴讓我留下十萬傍身,剩下的給兩個兒子一人十萬,至于我們這套房子,等我也百年了,兩個兒子買了平分。

當時,女兒也在場,聽完老伴的話后,一句話也沒說,起身就走了。也從那時候起,很少回家,甚至老伴最后的時候,她也沒有守在身邊,而是等到老伴走了,才回來哭了一場。

雖然我不支持老伴臨走時的分家產,可這輩子我也沒有做過主,只能聽從老伴的安排。沒想到,得到錢的也有怨氣,沒有得到錢的女兒更是無情。

如今我既沒有老伴的陪伴,也得不到子女的親情回饋。既然這樣,我想把房子賣了,拿著錢去養老院。可兩個兒子卻不同意,跟我說,這房子是他們父親留給他們的,我沒有權利擅自買了。

幸好是當年我們單位的福利房,寫的是我一個人的名字。我去房產交易所問了,這套房子我有權處理,我低于市場價很多,順利出售,拿著錢,帶著自己的退休工資,找了家服務不錯的養老院居住。

兒子和女兒知道我賣了房子,手里有大幾十萬的存款了,每個周末都會到養老院來對我噓寒問暖,小兒子甚至提出讓我回去跟他居住養老。

大兒子和兒媳也跟我提出接我去養老,女兒雖然不說這些,但也經常過來看看我,也不再是那種我怎麼想她,她也不搭理我的樣子了。

有人說,老年人的心碎,是從伸手跟子女要錢開始。我想說,老年人的悲苦,是從自己沒錢,沒有利用價值開始。

人到晚年,父母與子女的親情,還是需要金錢做支撐。有錢的父母,子女怎麼都方便,沒錢的父母,子女怎麼都不方便。

作家三毛曾說過: 「世上的喜劇不需要金錢就能產生,世上的悲劇大多數跟金錢脫不了關系。」

所以,人老了,還是要學會適度自私些 ,一不要提早把自己的財產給子女分了,二是要學會守住好自己的養老錢,有錢才有底氣和體面,三是不要對子女一碗水端不平,適度地偏心些還可以,但太過偏心,只會讓自己陷入悲慘境地。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