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以后,出門一定要做到「四不帶」,好福氣不請自來!

li李 2023/02/15 檢舉 我要評論

孔子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人到晚年,經歷過風風雨雨,起起伏伏,看慣了世事紛爭,更想要活得明白、通透!

晚年以后,更想出去走走、和朋友們聚聚,靜靜享受安穩幸福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出門的時候要切記,做到這「四不帶」,余生福氣不請自來!

01

不帶壞情緒,多給別人微笑

這個世界其實并不溫柔,也不是所有事情都是正確的。

真正能夠讓我們感受到溫柔的,其實是我們自己的心境。

你煩躁,世界就暴躁;你安穩,世界就溫柔。

有詩人說過:「沒有純粹的快樂,永遠都會有煩惱摻雜在我們的幸福中。」

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去想象那些遙遠到無可預料的未來,在出門之前收拾好自己的心情,用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美好的一天。

「不帶壞情緒出門」,不僅是在調整自我情緒,同時也是在尊重他人。

在心煩的時候,盡量讓自己靜下心來。

聽一首舒緩美妙的音樂,做幾次深呼吸,帶著好心情、好情緒出門,是我們走向幸福的第一步。

02

不帶「長舌頭」,學會沉默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聰明的老人,知人不評人,會假裝糊涂。

在與人打交道的時候,常常說:「我年紀大了,對于年輕人的事情,不太懂。你們說吧,我聽著呢。」

俗語說得好:不聾不啞不做家翁。

而有些老人,為了打發時間,肆無忌憚的談論別人的隱私,對別人評頭論足,一旦不合心意,就開始出口成臟。

殊不知,佛家常講:口業。

一個人每次說出傷人的話,都是在給自己造業。

作的業多了,遲早要報應到自己頭上。

《格言聯璧》中說: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口是傷人斧,言是割舌刀, 出門后留些口德,就是在給自己積攢福分。

03

不帶焦慮,越有靜氣,越有福氣

人生不如意事,自古以來,就是十之八九。

所以, 不如淡定一點,多一些靜氣,才能活得快樂,活得安然。

你越有靜氣,越能對一些繁雜不安的事情,能夠保持清醒,做一個旁觀者,讓自己做出正確的判斷。

要知道,人一旦焦躁起來,說話做事,就會亂了分寸,也容易因為當下的一些行為,給他人添了麻煩。

所以,千萬不要帶著「焦慮」出門。

遇事保持平靜,才能夠不淺薄無知,才能不讓自己做出后悔的事情。

不管我們在什麼年齡,你越情緒穩定,越低調前行,你越能把路走穩,把腳放得平。

04

不帶僥幸心理

出門在外,一定不要心存僥幸。

尤其是有些規章制度,一定要遵守。

過馬路一定要看紅綠燈,寧可多等十分鐘,不要搶那一分鐘。不要心存僥幸,覺得偶爾一次闖紅燈也沒事。

不要靠近急速行駛的車輛,覺得車不敢撞你。誰又能保證不會出現剎車失靈的現象呢!

不要輕信保健品的推銷,覺得十分有用。遇事多和兒女、朋友商量,買賣要慎重,避免上當。

不要傻傻的存有僥幸心理,覺得自己老了,他人都讓著你,不會騙你。

這個世界,有對人好的人,也有喜歡算計的人。尤其是那些喜歡算計的人,既然選擇算計和欺騙他人,又怎會有年齡的區分?

一個人最大的福氣,就是高高興興過日子,多做合乎常理的事情,少做奇葩的事情。

人到晚年,一定要讓自己快樂的老去,一出門就遇見陽光,一路上都是幸福。

所以:

出門不帶「壞情緒」,多一些微笑;

出門不帶「長舌頭」,對他人保持尊重;

出門不帶「焦慮」,活得輕松愜意;

出門不帶「僥幸」,活出生活的真滋味。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