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5句話,教妳信命不信運(醍醐灌頂)

li李 2023/01/23 檢舉 我要評論

《圍爐夜話》是晚清著名文學品評家王永彬所著。

此書從修身養性、為人處事等多個方面,揭示了「立德、立言、立功」皆以「立業」為本的深刻含義,是一本勸世之書。

三言兩語,講透人生哲理,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讀來倍感親切。

尤其以下五個箴言警句,能讓人醍醐灌頂,獲益良多。

01

信是立身之本恕乃接物之要

一個信字是在世上立身的根本,所以人不可沒有信用;一個恕字,是待人接物最重要的品德,所以應該終身奉行。

「言必信,行必果」 是做人的基本準則,答應別人的事就要做到,哪怕是微小的事情,也要做到事事有回應,漸漸有著落。說老實話、做老實事,表明了妳待人的態度。

有一則曾子殺豬的故事,講的是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兒子知道了也哭鬧著要跟去。曾子的妻子哄著孩子說:「妳先回去,等我回家后為妳殺一頭豬。」妻子到集市后回來了,曾子就抓住一頭豬要把它殺了,妻子連忙制止道:「我說殺豬不過是哄孩子罷了。」曾子卻嚴肅地說:「小孩子是不能欺騙的,妳欺騙他是在教他學會欺騙,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會相信母親,這不是教育孩子的好辦法。」

生活中,我們常常在哄孩子的時候隨口一說,不覺有何不妥,殊不知這樣的隨性而為會給孩子帶去怎樣的影響。

有道是,人有誠信,如活水之源;失了誠信,如朽木難雕。

誠信是立足之本,守信是做人準則,不管妳面對的是何人,不管妳做的事多麼微小,都要誠實守信。

恕就是寬容,推己及人,不做傷害別人的事。常將此心作彼心,常將他情作彼情,為他人留余地,也為自己增加幾許胸襟。

民國大師胡適,對任何人都是寬容平和的態度,對目不識丁的妻子,溫柔相待;對下屬一派平和,即使心情不好,也從不甩臉子給人看,讓人難堪;對和他意見不同、思想存異、甚至抨擊過他的人,也保持著寬厚友愛的態度。

1922年3月,梁啟超演講時評論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先褒后貶,言辭極為犀利刻薄。評論完留下一段時間讓他答辯,胡適大度而謙虛地說:「我希望多得不同觀點,再希望將來的學者加上考慮的功夫,使中國哲學史不被一二人的偏見遮蔽了。」

他說過一句話:「寬容比自由更重要。」

只有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才能客觀地對待各種情況,避免和減少不必要的人際糾紛。用寬仁待人接物,才能贏得了眾人的敬重和好人緣。

寬容待人,則無人不可相處。

02

淡中交耐久靜里壽延長

君子之間的交往像水一樣晶瑩清澈,在平淡中結交的朋友,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而天長地久;在平靜中生活,能夠修養心性,使壽命延長。

平淡之中結交的朋友,是經過冷靜觀察和判斷后,逐漸建立起來的友情,擺脫了任何功利的目的,故能長久。

作家黎戈曾說過:「濃人遠交,淡人可近處;甜人須設防,拙人有時可愛;世味薄最好,人情淡最好。」

東漢時有一位學者叫朱暉,他讀大學期間結識了朝廷重臣張堪,兩人很是投緣。朱暉為人正直厚道有才華,張堪非常欣賞他的人品,甚至曾握著朱暉的胳膊說,「我想要把妻子兒女托付給朱先生。」官場上也有意提拔他,可是朱暉婉言謝絕了。

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兩人一度失去了聯系。張堪去世后,沒有留下任何積蓄,家人的生活一時非常困難。朱暉知道后,及時伸出援助之手。

朱暉的兒子不解道:「以前未見過您和張堪有什麼深交,為什麼要厚待他的家人?」

朱暉感慨道:「張堪曾經有過認我為知己的話語,我早已在心中留下了應該得信于他的信念。」兒子聞聽更不理解了,又問:「妳們是好朋友,怎麼平時也不見來往?」朱輝答道:「張堪以前身居高位,自然不需要幫助,現在他不在了,家里人生活困難,我怎能袖手旁觀呢?」

不為利而和,不為利而棄,這才是真正的君子之交。

以「淡」字交友,是君子之情,表面雖然平淡,內心十分接近。人情交往淡如云煙,方能長久處之。

保持靜氣,能修養身心,凡事不過于偏執、不輕易動怒,能達到益壽延年的目的。如果掌控不好情緒,淪為它的奴隸,不僅健康受到影響,還會危及到生命。

有一年輕同事,脾氣暴躁、愛懟人,一點小事就能讓他火冒三丈,時間長了,不僅眾人疏遠了他,他自己也因為和同事在一次爭執中犯了高血壓,住進了醫院。

平時,要多修煉「靜」的功夫,先從一些小事做起。聽人說話時,觀察自己內心的反應,有憤怒惱恨,及時修正;和人言談,話出口前先三思,想想后果,盡量不給別人造成傷害。在安靜平和中,不斷地反思總結,躬身自省,不僅能修養身心,也能培養臨大事、難事處變不驚的能力。

保持靜氣,能看透天地間的機括,品嘗真滋味。

03

忠厚傳世久平淡趣味長

人世間存在各種各樣的狡詐行為,但為人忠誠厚道者,總會受到世人的尊敬;雖然近世的習俗崇尚繁華奢侈,但還是覺得平淡的日子更加意味深長。

狡詐的人,不管伎倆多麼高明,最終會被人識破,誰也不是傻子,不會一再地上當受騙。只有忠厚老實的人,才會受到世人的尊敬。

《士兵突擊》里的成才,聰明但卻油滑、虛偽。兜里永遠揣著三盒不同等級的煙,按照級別,分發給不同的領導、戰士。

成才為人做事處心積慮,看似跟所有人都是好朋友,打下了良好的人際關系,但當他為了自己的前途離開了七連,只有許三多來送他,他用自私和冷漠,把自己活成了一個孤島。

而許三多看似又蠢又笨,又不會來事兒的人,對朋友卻一腔真誠、寬厚待人,收獲很多。

《自卑與超越》說:「生活會以妳認為的樣子存在。」

忠厚不折本,人若忠厚福必隨之。

平淡生活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許多人把大富大貴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拼命追求、付出許多辛苦,整天為物質、名利累心,以為得到了這一切,就是達到了人生的巔峰。

殊不知,富貴如過眼云煙,轉瞬即逝,那些平凡中的恬淡才得長久。

沒有誰的一生都在轟轟烈烈中度過,執著于絢爛,會在生活中不斷碰壁。

一位知名企業家退休后,頗為不適應當下的生活,從前做慣了大事,現在每天面對的是柴米油鹽、瑣碎小事,他覺得煩惱、無趣,整個人精神狀態很不好。

那天他接孫子放學,順路拐進了菜市場。新鮮的蔬菜,活蹦亂跳的魚蝦,讓他眼前一亮,他帶著小孫子在市場里閑逛,小孫子新奇地這摸摸那看看,不時仰頭問「這是什麼」。看著小孫子天真的模樣,耳邊是熱鬧的人聲,或在砍價或在聊著生活的八卦,企業家也頓覺豁然開朗,這才是生活,平實卻熱鬧。那天他笑呵呵地拎著幾樣青菜回家,一掃往日的煩悶。

這個世界有著很多誘惑,過平淡生活等于是給自己留下了一片綠蔭,在煩惱喧囂之余,有一個偎依和支撐。

幸福,就是在平淡中執著與堅守。

04

粗糲能甘紛華不染

能夠甘愿于粗糙的飯食,一定是有作為的人;能夠不受聲色榮華誘惑的人,才能算是杰出的人。

無論在什麼環境下,能夠粗服劣食的人,對于名利是不會動心的,能成功的幾率更大。《菜根譚》有言:「嚼得菜根香,百事皆可做。」 能嚼的下菜根,就是能吃的下苦,在實現夢想的路上,能腳踏實地地去完成,成為有為之士。

所謂「無欲則剛」,剛者直逆而行,不受外界阻礙。

一個人若能不被外部環境困擾,只著眼于當下想做的事,就是強者的表現。而世間多數人經常被名利影響,沒辦法拒絕享樂和膚淺的事物,亂了自己的節奏,難有一番成就。

許多杰出的人都是目標恒定,不受物欲影響的強者。執著于自己的內心,才能有大成就。

「敦煌女兒」樊錦詩,用57年的執著與堅守,甘愿用生命守護敦煌的文物。1963年她從北大畢業后扎根滿目荒涼、寸草不生的大漠,在當時黃沙飛揚、無電無水、物資匱乏、交通不便的條件下,她將全部青春獻給了事業,只把節儉樸素留給了自己。

樊錦詩不貪戀美食與華服,不留戀金錢與名利,還捐出了所有個人所得的獎金,用于對敦煌的保護。她說「人活的是一種精神,雖然有的人覺得可能這個很虛。」于她而言,質樸的生活是源于心靈深處的自覺,有著比追求個人物質享樂更寬廣的世界。

「有能力的人影響別人,沒能力的人受人影響」,讓自己成為掌舵人,即使過程有風浪、有顛簸,也要在航行中努力到達生命的彼岸。

05

放眼讀書立跟做人

看書必須要放開心胸,才可能接受并判斷新的觀念。做人要站穩自己的立場和把握住原則,才是一個具有見地,不隨波逐流的人。

《白鹿原》里的黑娃是個干農活的好手,卻不是讀書的料。長大后由于各種原因,痛恨封建禮教,對原上的人心生不滿,逐漸產生了仇恨的心理。黑娃鬧農協,打著消滅封建勢力的口號,卻干著私刑拷打、六親不認、毀鄉約砸祠堂的勾當,轉頭又當了土匪,用粗暴的方式進行著報復。

但到了中年時,機緣巧合下,黑娃拜了朱先生為師,朱先生說:「讀書原為修身,正己才能正人正世;不修身不正己而去正人正世者,無一不是盜名欺世。」

他用心琢磨話里的深意,潛心讀書,除了認真閱讀朱先生推薦的書目,還將自己的思考寫成讀書筆記,深受朱先生贊賞。在讀書期間,黑娃學會了謙遜做人的人生哲學,他決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愛因斯坦說:一個人的真正價值,首先決定于他在什麼程度上和什麼意義上從自我解放出來。

讀書,是懂事理、不蒙昧,從而端正自己的人生態度。書讀多了,會明辨是非,從而行正義之事。

當妳通過書中知識,明白了做人做事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人生的境界就提高了,讀書會成為妳人生路上的加持器,助力妳在未來的路上守得云開、迷途知返。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