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每個人來說,養老都是無法回避的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需要提前做一些準備,比如保重自己的身體,守住自己的老本和老窩等等。于是大多數老人覺得,多存一點錢,就能多一分底氣。
然而事實果真會如此嗎?手里有「糧」,心里不慌,有些積蓄的確是件好事,只不過還有比錢更重要的東西。就像70歲的常大媽所說, 上了年紀才發現,老人真正的底氣并不是存款。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聽一聽,她為何會這麼說吧。
01
我跟老常結婚40多年,生了一兒一女兩個孩子。我倆讀書不多,都是普通工人,靠著賣力氣掙點工資來養家糊口。雖然日子過得不是很富裕,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一家人還是挺開心的。
隨著孩子們成家立業,我倆也先后退了休。本來以為完成了任務,就能夠安享晚年了,但世事難料,接踵而來的不幸卻讓我痛苦不堪。
那一年,先是老常患病去世了,接著兒子又在一場事故中離開了。短短幾個月里,一下子失去了兩個親人,我不知所措,甚至有點絕望。
不久,兒媳婦帶著孩子改嫁了。擔心我想不開,發生什麼意外,女兒把我接到她的家里,天天勸解和安慰,并且保證以后一定會好好照顧我的。
02
後來我的情緒穩定下來,想想總是跟著女兒住在一起不太方便,就主動搬回了自己家。為了適應這種生活狀態,平日里除了參加打牌、跳舞等娛樂活動,我還經常和一些境況類似的老姐妹們交流「經驗」。
大家都提醒我, 現如今的時代不同了,親情越來越淡薄,身邊有親人是好事,沒有了也不要太傷心,只要想方設法地多攢點錢,到老了才能活得有底氣。
他們還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許多有老伴兒的人過著過著就失婚了;許多兒女健全的人看起來幸福快樂,實際上還不知道有什麼糟心事呢。
在他們的影響下,我變得越來越現實,越來越「通透」了。為了能多存點錢,我不僅省吃儉用,每月還向女兒要1000元的生活費。
03
對于這事兒,女兒沒有拒絕過,但女婿卻很不高興。有一次,外孫女告訴我,說女兒和女婿經常因為給我生活費的事情吵架。
我心想,他們愿意吵就吵吧,只要按時給錢就行了。如果我考慮他們的感受,將來自己遇到難處了,咋辦呢?但隨后的一場大病,卻改變了我的想法。
當時,我住進了醫院。 雖然女兒女婿輪流來陪床伺候,但每次續交住院費的時候,就會很為難,還說什麼手頭有點緊,讓我用自己的錢先墊付上。
出院以后,我本想到他們那邊住上一段時間。可是女兒卻猶猶豫豫地沒答應,而是請了一個護工來家里幫忙。
04
看到女兒女婿的表現,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兒,認為他們不孝順,沒有人情味兒。但那天聽了護工的一番話后,我才明白,原來自己做得也不好呀。
她說,自己白天伺候我,晚上回去還要伺候癱瘓在床的婆婆,并且表示,她的婆婆是位善解人意的老人,幫她帶大了孩子,還拿出所有積蓄幫她買了房子。
她很感激自己的婆婆,覺得只有盡心盡力地去孝順,才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至此我終于意識到, 人老了,真正的底氣不是有多少存款,而是有一份將心比心、真誠相待的寶貴親情,有一個互相理解、和諧美滿的幸福家庭。
寫在最后: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于金錢越來越看重,反而忽視了對親情和家庭的珍惜。的確,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都離不開金錢,但在許多關鍵的時刻,更離不開親朋好友的無私奉獻或者真心付出。
人老了,適當地攢點錢,可以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也可以減輕兒女的負擔,但不能為了攢錢,而不顧親情,不考慮親人的感受。
每個人都應該明白,當你年老體弱的時候,兒女的孝心遠比你手里的那點存款更重要、更值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