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族流傳一句諺語:「一怒之下踢石頭,痛的只有腳趾頭。」
人生在世,七情六欲常伴身邊。
如果你不能控制情緒,到頭來也只是會傷己傷人。
所以很多時候,要看一個人是強還是弱,只要看這個人的情緒就足夠了。
弱者常常被情緒所左右,淪為情緒的奴役,而真正的強者,早早就戒掉了情緒,成為情緒的主人。
1
情緒不好,是因為智慧不夠
《莊子·德充符》中有言:「人莫鑒于流水,而鑒于止水,唯止能止眾止。」
情緒猶如流水,倘若一個人情緒失控,內心波濤洶涌,怎麼發泄都無濟于事;而能夠掌控情緒的人,內心如止水,心中流淌的是充實與強大的洪流。
情緒不好,是因為人的智慧不夠,內心如同無底洞,想要的東西太多。
人的欲望是貪婪的,得不到就不高興,一旦失去了又會傷心,情緒也順其自然地受到很大的影響。
很多時候,情緒就像一顆定時炸彈,你永遠不清楚什麼時候它會爆炸,一旦無意觸碰也只是兩敗俱傷。
在江西時,王守仁門下弟子陳九川病倒了。
陳九川在生病的時候,情緒十分低落,心情一落千丈。他不懂得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緒,常常讓自己的病癥越陷越深。
身為老師的王守仁便開導:「生病這種事,想要正面面對它確實很難,你現在感覺怎麼樣?」
陳九川回答道:「克服它的確很難,我現在都情緒難以穩定。」
王守仁說:「只要你經常保持快樂的心情,把這個作為修煉,換來好的心情,到時候就可以自主控制情緒了。」
王守仁認為,情緒是與生俱來的,時刻保持快樂不是一種天賦,但是能夠控制情緒是一種能力。
面對宦官之禍,王守仁用自己的智慧,不被情緒影響自己。并且以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不快樂的事情,趕走心里的壞情緒。
在悟道路上,難免會遭遇到各種挫折、崎嶇,甚至放棄生存的希望。
有一次,禪師正在大堂打坐修行,有一個人用腳猛力踢開門,沖進來時鞋子都掉到一旁,直接走到禪師面前。
禪師絲毫沒有理會他,仍舊閉目打坐。他見狀十分生氣:「你是沒有看到我嗎?為什麼不理我!」
禪師想要點化他,說:「你先出去,然后重新關門再進來一次,記得和鞋子還有門道歉,他們原諒你了,然后我再理你。」
他更加急躁:「你是不是瘋了?鞋子是我的,我為什麼要向它道歉。也難怪別人都說,修禪之人都是瘋子,今天聽到你這番話讓我更加確信了。」
禪師見此人不悟,回答道:
「此門沒有妨礙到你吧,你為什麼要那麼粗魯對待呢?你的鞋子是你的沒錯,但是它沒有招惹你吧,你為什麼又要對它發火呢?倘若你不向它們道歉,那只能請你離開這里,不要再進來了。」
那人聽完禪師的開示,何必當初。他走了出去,輕輕打開門。當他走到鞋子面前,淚水已經溢出了眼眶。
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會有無數個不開心,有時候可能是別人傷害了我們,有時可能是內心的無明業火。能夠控制情緒的人,會將自己不開心的事情一點一滴慢慢化解掉,但是有些人只會發泄到漠不相關的人身上。這樣的行為,是缺乏智慧的表現。
人,與生俱來就有情緒伴隨著,但是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時刻保持樂觀的態度去面對,這需要的卻是極高的智慧。
明·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里有一句:人生本過客,何必千千結。
人生只不過是一個過客,生命中出現的一切只不過是風景罷了,又需要糾結什麼。
當人控制好情緒,擁抱快樂時,才會發現活在世上太美好了,值得人人細細品味!
2
亂發脾氣是本能,控制情緒卻是本領
佛說:情緒就是心魔,如果一個人的內心是亂的,那看到的這個世界,也就是亂的。
確實如此。你若不控制心魔,它便把你吞噬!
內心亂時,一切麻煩就會越來越多;內心靜下來時,反而一切困難都能夠迎刃而解。
誰都會有亂發脾氣的時候,這是人的本能;若能控制好情緒,不傷害他人,這卻是一種本領。
西漢時期,劉邦打敗霸王項羽稱王,后來因為有韓信和張良的輔佐,才能一步一步走向人生巔峰。
韓信本是漢軍的一名大將,本領甚大。他帶領軍隊打敗齊國之后,欲想成為「假齊王」。
于是,韓信將自己的想法寫在信里,派人送給劉邦。
此時的劉邦被項羽軍隊圍在滎陽,看到韓信的書信后,火冒三丈,大罵韓信不前來滎陽解圍,卻想自立為王。
張良提醒劉邦,說:「韓將軍如今是大功臣,若你這個時候挫他銳氣,他帶兵造反跟項羽在一起,到時候難以收拾了。」
劉邦聽完張良的提議,平息心中的怒火,穩定好情緒,說:「韓將軍平定各諸侯國有功,要做就做真齊王,怎麼可以坐假齊王呢。」
于是派人前往軍營告訴韓信,愿意封他做真正的齊王。
劉邦的能人善用,愿意接受張良的意見,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更是封韓信為王,贏得人心。
佛說:「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誰都會有情緒高漲的時候,無論何時能夠控制好情緒,也就等同控制了人生。
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3
真正強大的人,早已戒掉了情緒
著名實業家稻盛和夫曾經說過:「要想成功,就放棄無畏的情緒。」
人生總在情緒中迷惑。
「人為什麼會不開心?」「人為什麼傷心難過?」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內心日漸成熟,每個人都應該順其自然,戒掉情緒!
楊冪在參加一次訪談時,她說:「我是對自己挺狠的人,我早已經把情緒戒掉了。」
她開了公司也經營得很好,但是風光的背后,是她從不和外面的企業言論對抗,只跟自己死磕,對自己下命令。
她曾經這樣說過:「有一件事,令我十分生氣,對自己說:給你一天的時間,必須要把這件事壓下去,即使什麼都不做,也要讓自己過去。」
一個人在真正的成功奪得之前,都會將自己不良的情緒戒掉。
情緒是對增長自己的能力百害而無一利,唯有磕掉不良情緒,才能造就一個更加優秀的自己。
為什麼成功要戒掉情緒?
《心流:最佳體驗的心理學》一書中有一個案例:
一家精神病院里,有一名患有精神分裂癥的患者,住院已超過十年,該患者思路不清晰、病苦日漸嚴重,一直以來都是情緒淡薄。
醫生在對她的行跡記錄里發現,她曾經兩次在修建指甲時,都出現過情緒高昂現象。
于是,醫生請來專業人員教她修剪指甲的相關技巧,而且她也十分愿意去學。
不久后,她的性格發生了很大轉變,沒過多久就出院了。
后來,她在家門前開店營業,不到短短一年的時間內就自力更生了。
當脆弱的人還陷在情緒中時,強大的人早早已經戒掉了情緒。
遇事不亂,不困于心,不亂于情,情緒戒掉,才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
4
肆
顧秀全說過:真正的管理人,就是去管理人的情緒。
人從來走不出的是自己,沒有走不過的經歷。
半生已過,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強大,懂得控制情緒,并且戒掉情緒。
戒掉情緒,做人像泰山般高大穩重,屹立不動;做事像落花流水般隨順自然,飄然而過;方才成為真正的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