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是最好的修行:人老了,如果你一個朋友也沒有,說明你活得很清醒

li李 2023/03/13 檢舉 我要評論

01、引言

人生一開始本是一杯白開水,遇見了什麼樣的人,進入了什麼樣的圈子,水就會變成什麼樣的顏色。

水,會變得渾濁不堪,還是色彩斑斕,關鍵在于自己的選擇。

人活一世,很多人為了生活、事業,不得不逼著自己去融入自己不喜歡的圈子,違背初心卑微討好,把自己過得精疲力盡。

三毛說過:「知音,能有一個已經很好了,不必太多,如果實在一個也沒有,還有自己,好好對待自己,跟自己相處,也是一個朋友,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有愛人的能力,而不是被愛。」

人老了,精力有限,要學會經營自己的圈子,晚年幸福的秘訣就是舍去低品質的社交,讓自己活得清醒。

02、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奔波

在晚年,沒有一個朋友,往往是因為,心里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奔波,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陪伴另一個人。

學會與自己獨處,是一種生活方式。

盧思浩說過:「誰都想著友誼能夠天長地久,卻沒想到最難的卻是保持聯系。」

生活不易,每個人,都有自己要承擔的責任,有自己要走的路。

人生路上再熱鬧,最終也要回歸到自己的世界去。

如果,被所謂的表面熱鬧所綁架,一味地想要有人陪伴,想結交許多的朋友,不但會打擾他人的生活,而且也會讓自己越過越孤獨。

人老了,空閑時間變多,別因為孤獨而去融入一些雜七雜八的圈子。

與他人相處,步調不一致,反而給自己徒增困擾。安安靜靜過好自己的生活,學會與自己獨處,心越靜,活得越輕松。

03、高品質的獨處,精神更豐盈

心理學中,曾經指出:懂得與自己獨處的人,從精神上,對自我的接納度越高。

一個人,懂得高品質獨處,不將時間浪費在無效社交上,會讓自己的精神過得更豐盈。

在電視劇《女心理師》中,姬教授從學校退休后,平時就在家中小院里種種菜,整理心理學相關資料,準備寫書。

偶爾會有上門求教的學生,姬教授也會欣然為其解答疑惑。更多的時候,他還是遠離外界紛爭,享受一個人的獨居生活。

懂得享受獨處的人,活得很通透,愿意將更多的精力,用在有價值的人和事上。

同時,喜歡獨處的人,更懂得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活得有方向感。

高品質的獨處,就是給與自己對話的機會,打造精神上的留白空間,讓我們的內心放松,精神更加豐盈。

喜歡獨處的人,懂得在獨處中思考,享受自己的人生。

04、不與低品質的人交往,能減少內耗

人與人之間相處,總是會產生糾葛和矛盾,尤其是與低品質的人相處,更容易產生內耗。

在晚年,一個人沒有朋友,可能是因為,他懂得與低質社交,斷舍離。

塞繆爾·斯邁爾斯說過:「與優秀的人交往總是會使人自己也變得優秀。」

也許生活中遇不到那麼多高品質的人,但是我們可以選擇不與低品質的人交往,要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人生路上,和什麼樣的人來往,自己也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人老了,如果還與一些狐朋狗友在一起吃喝玩樂只會增加自己的內耗,降低幸福指數。寧愿不交低質朋友,一個人獨處,是一種智慧。

交錯朋友,只會讓自己產生許多的負面情緒,不斷產生內耗,使得自己過得不開心,不快樂。

擇良友而交是一種智慧,三觀一致,心靈得到慰藉,受益終身。

05、寄語

人到了一定的年齡,要懂得給自己的社交圈子做減法,離開增加你內耗的人。漸漸地你就會明白,那些能夠舍去的圈子,其實讓自己避免了很多是非。

人老了,如果你一個朋友也沒有,說明你活得很清醒:

因為,有些熱鬧都是虛假的,其中摻雜了太多的攀比、夸張、搬弄是非,遠離他們心情也會變得舒暢。

人老了,簡單生活,過好自己的人生,獨處是最好的修行。

幸福的能量來源于自身,低品質的圈子充滿負能量,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你的氣運。

人在年輕時總覺得朋友越多越好,慢慢的到了養老的年紀,就會明白,最舒服的生活方式就是學會斷舍離。守住自己的福氣,低調簡單的生活才會充滿陽光。

-END-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