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這個社會上,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要和人打交道;
有的人幸運,與身邊人都相處得都很好,一路順風順水,還不曾經歷人心的險惡;
有的人則不同,他們早早地嘗遍了社會的殘酷,習慣了他人的辜負,逐漸意識到原來人和人的關系,遠不像表面看得那麼簡單。
人越長大,越會明白,人生就是一場孤獨的旅行;
在這個旅途中,你會渴望自己能呼風喚雨,會時常羨慕別人高朋滿座,歷經打擊才發現,外在的喧囂和熱鬧,只是一時的,孤獨和平淡才是人生的常態。
親人也好,朋友也罷,他們只能在你寂寥時,給予你暫時的慰藉,而陪伴不了你長久,甚至無法做到對你發自內心的好。
其實,人的生活狀態,受環境的影響很大,當一個人身邊沒有朋友,還和親戚也斷交了,往往是因為這3種心理。
被人傷害后心寒失望,不想真情錯付
老舍在《駱駝祥子》里寫道:
經驗是生活的肥料,有什麼樣的經驗便變成什麼樣的人,在沙漠里養不出牡丹來。
一個人很冷漠,不代表他們不曾熱烈地生活過;
只是被辜負、被傷害的痛苦一直留在內心深處,時刻提醒著自己曾經的創傷;
當我們和親朋好友能夠平起平坐,分不出誰高誰低、誰優誰劣時,彼此還能坦誠相待,或是互相抱團取暖;
一旦你走上了成功的人生,把他們甩在了后面,人性的復雜面就會暴露無疑;
就算是最親近的人,也會對你的幸福抱有嫉妒心理,見不得你的生活質量超越了他,讓他活在陰影里;
如果他們因此而疏遠你,排擠你,冷落你,甚至惡語中傷你,你就會一瞬間長大,對親情和友情心寒失望,原有的期待和熱情會就此煙消云散,你的心累了受傷了,從此不再想真情錯付。
厭惡虛偽和功利算計,自動選擇遠離
白巖松在《白說》中寫道:
我們只是追求現實的結果,往往不追求真理;我們把結果看得非常重,因此我們從不享受過程;我們為了實現某種期待,往往不擇手段。
在社會上做事,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
找人合作,成為一種必然,可現實社會的人,不少是「只敬羅裳不敬人」。
社交場上的真實場景,往往看人臉色行事,低聲下氣,表面說著繁花似錦的話,背地里卻是各種詆毀造謠;
有些人本性善良正直,厭惡這種口是心非和虛偽做作,就會自動隔離與人的交往;
再或者,當你和對方沒有利益糾葛時,生活總是和諧美好,一旦有了利益的爭奪,之前浮于表面的友善和關愛,也會瞬間土崩瓦解;
世界上最讓人難過的事,莫過于你自認為與朋友親人有著純粹深厚的感情,可最終,卻逃不過一個「利」字;
出于對人性的失望,討厭功利算計的人,會就此筑起了防備心,默默逃離不穩定的人際關系,不想與任何親人朋友有交集。
道不同不相為謀,只能各自安好,互不打擾
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寫道:
一個失去差別的世界將是一潭死水,是一塊沒有感覺沒有肥力的沙漠。
世上的人形形色色,經歷也是各不相同,一個人的過往,基本能造就這個人的三觀和品行習慣;
就算是曾經的親人朋友,也會因為生活遠隔千山萬水,或是身處不同的圈子,而導致共同話題越來越少;
誰不曾渴望別人的理解,誰又能放下想要傾訴和交流的渴望;
當你走上一條與眾不同的路,看遍了大千世界,再回到原有的人群里,會發現你早已格格不入;
有差別的世界當然是好的,怕就怕在你的那份「不同凡響」,成為了別人口中的「故弄玄虛」和「裝腔作勢」;
當你們在一起高談闊論時,經常覺得心很累,說的話題大多「雞同鴨講」,節奏完全不一致;
相信很多時候,孤獨都在侵蝕著你的靈魂,你只能在自己熱愛的世界里慢慢前行,不曾有人過問,也實在無需別人打擾。
人生就是不斷地選擇的過程,道不同不相為謀,與其在一起尷尬受累,不如選擇高質量的獨處,堅持真實的自己。
人長大了,要學會看淡身邊人的來去匆匆,你會在某一天發現,清凈的生活,對你未嘗不是一種補償和歷練;
當你能坦然應對一些變故,穩定自己的心態時,你就不會因為外在的人情來往,而耽誤了看人生的風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