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之后,不管多熱情,也別管這幾件事

li李 2023/02/01 檢舉 我要評論

多年以前,有一首歌紅遍大江南北。

歌名是《我想去桂林》,歌詞中這樣寫道:「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

什麼時候才能有錢又有閑呢?或許大多數人會下意識地說,是退休之后。

是呀,工作了一輩子,不要說大富大貴,基本的生活保障還是有的。從此之后,可以憑借腳步丈量世界,也可以安心地操持自己的小家,體會著最尋常的一日三餐,還可以發揮「余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只是,不管一個人多熱情,有些事,千萬別管,免得給自己添堵。

01

別管親戚的「家務事」,越是幫忙越會「添亂」。

對于很多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人來說,都有好幾個兄弟姐妹,打小一起過苦日子,長大之后,更加顧及親情,相互幫襯。

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就是幾姊妹中,只要有一個人有出息了,就會想方設法把全家都「帶出去」。

比如,讓讓親戚到家工廠打工,或者利用手頭上資源,到處幫忙介紹工作。

遇到懂得珍惜和感恩的親戚,他們自然會用「埋頭苦干」,干出業績和穩穩地立足作為回報。但另一種情形就是,他們吃不了打工的苦,還要加上「寄人籬下」的道德枷鎖,認為富裕的親戚「看不起」自己,只能半途而廢。

不管是賺錢,還是找對象,又或者是孩子求學,這些都只能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越是跨越邊界,毫不忌憚地對別人的家務事指指點點、品頭論足,越是會讓已經「混亂」的局面越來越糟。

再好的出發點,也許換來的,是「幫倒忙」,得不償失,沒有必要。

02

別管朋友的「鬧心事」,免得心生罅隙。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如同刺猬,隔得太遠,顯得不合群;靠得太近,又很有可能會被刺傷。只能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友好且長久地相處。

退休之后,有了大把時間,和同學相處,似乎,也就多了很多自由。

可以相遇一起吃飯喝酒打牌,也可以組團,開啟一場說走就走的旅程,愜意的人生,不過如此吧。

但也因為彼此信任,無話不說,朋友的「鬧心事」往往也會讓自己覺得「堵心」,想要竭盡全力幫一把才好。

如同之前,我有一個同事,退休之后,最是熱心了,看到朋友因為女兒失婚而鬧心不已,就到處尋訪,為她牽線搭橋。

可做媒哪有那麼容易成功呢?當朋友的女兒看上了他介紹的相親對象之后,對方卻覺得不合適,就沒有再交往下去,讓朋友的女兒又是好一陣的情緒低落,甚至還出現了抑郁的癥狀。

到最后,原本的好意撮合,成為了故意刁難,兩個老朋友,見了面,都覺得尷尬,關系也就淡了許多。

其實,退休之后,維系朋友關系,并一定要交往太過密切,而是一種「君子之交淡淡如水」的狀態,時常惦記、偶爾相聚,不管過去了多久,還能相互「走心」,這份感情就彌足珍貴了。

03

別管陌生人的「揪心事」,力所不及便會讓自己受累。

退休之后,不再將時間用于工作,大把的時間和精力,閑著也是無聊。于是,很多人開始熱心去做點什麼。

比如,有人選擇做志愿者,訪貧問苦、助人為樂,在幫助他人排憂解難的過程中,自己也收獲到被尊重、被需要的愉悅。

然而,這樣的行為,本身就需要極大的「正能量」:不僅要物質上寬裕,還要有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每一次參與到他人的「揪心事」中,能夠用點小錢解決的事情,都算是好事;可一旦遇到復雜的人際關系,比如婆媳紛爭、親子矛盾、夫妻不和、債務糾紛等,往往很難從根本上進行疏通和排解,還極有可能「好心辦壞事」,越幫越忙。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淺嘗輒止」,是量力而行。

人間的疾苦,終歸只能當事人自行去解決,任何人的幫助,都只是一時助力,一生將要去往何方,只能靠自己把握。

04

結束語:

退休,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有人去總在頻頻回頭,屢屢提及「當年勇」,在嗟嘆中蹉跎歲月、迅速老去。

有人活得通透豁達,學會將過往翻篇,再次啟程,讓余生寫滿新的色彩,迎接新的收獲。

有句老話說:「咸吃蘿卜淡操心。」

退休之后,就讓自己「少管閑事」了,把自己的日子過好,把自己愛著的人和深愛自己的人照顧好,人生才不會留下更多的遺憾。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