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人非圣賢,孰能不過。
人生在世,世事無常,沒有什麼都是十全十美,誰也無法避免犯錯。
在人生中,有些錯誤卻會給自己帶來災禍。
人生如棋,落子無悔,有時候犯下的錯誤,一步錯,便會一生錯。
1
錯把平台當本事
《道德經》有言:天欲其亡,必先令其狂。
上天要讓一個人毀滅前,往往先讓他變得狂妄自大。
曾看過這樣的一個故事:
有一座寺廟,里面住有一只老鼠,自由穿梭的空間讓老鼠十分得意。
它蝸居在佛像背后,香客過來燒香叩頭時,它以為是在想自己朝拜,以為自己很是高貴,餓了就偷吃佛前貢品。
有一天,寺院闖進來一只野貓,看到老鼠目中無人,便把它抓住。
高貴的老鼠說道:「我代表著佛,你應該跪拜我,不能吃了我!」
「人來跪拜的是佛,而不是你,只是你所占的位置罷了」野貓嘲諷道。
老鼠不相信野貓說的話。
于是,野貓把老鼠抓在佛像不遠處,說道:「看吧,他們跪拜的就是佛像,而不是你。」說完,野貓毫不猶豫地將老鼠吃掉了。
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在生活中,「住在佛像背后」的人,眼高于頂,實則一事無成,自認為平台是自己創下的成就,而忽視了其他人的努力成果。
自以為是的人,將自己所處的位置誤當成自己的實力,狂妄自大,此乃最大的愚蠢。
2
錯把脾氣當性格
《論語.雍也》里有一句話:不遷怒,不貳過。
告訴我們不要把憤怒發泄給別人,也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壞的脾氣,會讓人感到膽顫心驚,錯把脾氣當性格的人,往往會給自己帶來災禍。
在一個村莊里,有一個特別令人厭惡的小男孩,其性格調皮,稍有不當就會對身邊的人大發雷霆,對人使用難聽的言語。
正因如此,村里的小朋友都不愿意與他交流,于是小男孩越來越孤獨,慢慢地小男孩感到痛苦。
後來,男孩的父親知道后,便把他帶到自己經營的木匠坊,遞給他一袋釘子,說:「今后,你每發一次脾氣就往門板上釘上一顆釘子。」
小男孩點了點頭。
第一天,小男孩就在門板上釘上了三十顆釘子;第二天,釘上了二十顆。第三天,二十五顆......
小男孩看到眼前密密麻麻的釘子,心中陷入恐慌,他揉了揉眼睛,低著頭陷入沉思中。
他找到父親,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父親讓他每遇到一件事情或者一個人,沒有生氣就可以拔掉一顆釘子。
很快,門板上的釘子全部拔掉,小男孩高興地將父親來到門板前,說:「父親看,我已經學會不再生氣了,釘子都已經拔完了。」
父親看了看門板上密密麻麻的痕跡,嘆聲道:「你能改變了,我很高興,但是被你傷害的人,猶如門板一樣,即使釘子拔出來了,留下的孔依舊還在門板上。」
男孩醒悟過來,挨家挨戶地去找被他傷害的人道歉。
即使是無心話,但會別人心中留下深深的傷痕,即便作出賠禮道歉,那些傷痕終不會因此被磨平。
荀子曾講: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以言,深于矛戟。
善良的言語,比布帛還要溫暖;而傷害別人的言語,比矛戟還易傷人。
發脾氣雖是人的本能,但能夠控制脾氣才是一門本事。
莫將「發脾氣就是我的性格」掛口邊,不會有人愿意聆聽惡言,更不要因為一時生氣,和他人惡言相對。
3
錯把損友當至交
古人云: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身邊的人,對你的人生有著很大的影響,甚至他們決定了你的命運。
年輕時的韓信未得項羽賞識,在劉邦入蜀后,劉邦讓韓信做了管理糧倉的史官,仍不被人所知。
劉邦身邊的謀臣蕭何覺得韓信是一個人才,便舉薦給劉邦,然而劉邦不予采納。韓信得知后,便打算逃跑。
在韓信逃跑后,蕭何不愿放棄,連夜騎馬追去,幾日后,韓信被蕭何勸回軍營,再次推薦給劉邦。
在得到重用后,韓信在戰場上屢戰屢勝,被封為大將軍。
此時的劉邦已經一統天下,但是韓信手握兵權,劉邦擔心其會造反,于是解除了韓信的兵權,封了個「楚王」。
后因呂后與蕭何商量,將韓信騙入宮中,將其殺害。
《道德經·第四十一章》中講: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人分三種,朋友也分三六九等。
錯把損友當至交,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遲早都會給自己帶來災禍。
4
肆
鬼谷子說: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
世上最重要的事不是去認識、了解別人,而是認識自我。
有了一顆明心,才會在今后避免:一步錯,步步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