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看透了這三件事,人生就沒有意義了

li李 2023/04/27 檢舉 我要評論

關于人生的意義,是一個沒有定論的問題,或者說,一百個人心中,就有一百零一個答案,并且很多答案是相互矛盾的。

管理大師曾仕強在一次演講中說:「人生不要看透,看透人生就沒有價值,看透了就什麼都不做了。」

國學大師季羨林也說過類似的話:「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說,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

聽過大師們的話,再聯系自己的生活,會發現這樣一疑問:到底看透什麼之后,對人生的感悟,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呢?

認真想來,以下三件事,糊涂一些,比看透要好。

01

看透「生死」,一切淡然。

人生在世,也就百來年,真正能夠活到一百歲的人,也少之甚少。

既然人最好都要死去,那麼活下來,也就是「向死而生」——每一天,似乎都在倒計時,從出生那一天,就是如此。

在我們畏懼死亡的時候,能靜下來思考生死的問題,內心會輕松很多,讓自己變得積極。

可是,把生死完全看透了,人就不會積極了。

因而,有很多的人,開啟了混吃、等死的模式,不再去珍惜時間,連好好吃飯、睡覺,都顯得多余。

春秋時,孔子帶著弟子云游的時候,遇到一個叫林類的老人,應該有八九十歲了。

林類說 :「死之與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

一來一去,人生就沒有了,還有什麼好留念的呢?看起來,林類是很灑脫的。但是再看林類真實的生活,就不太灑脫了。

林類沒有娶妻生子,也沒有像樣的家庭、房子,衣服也破舊的,靠撿稻穗來充饑。

雖然他撿稻穗的時候,唱著歌,被世人稱為隱居者。但這一切,無法掩飾他對世界的失望,對當下的無奈。

孔子對學生說過這樣一句話 :「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意思是說,天下清明的時候,賢惠的人就會出來做官;天下黑暗的時候,賢惠的人也會收斂起來,拒絕做官,退隱山野。

隱居的人越多,越說明天下已經不太好了,亂起來了,黑白顛倒了,仕途無望了。

從個人的角度來說,隱居能保護自己,但是從天下來說,隱居就是不作為、不擔當、對世界失望。

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若是生死都不在乎了,那麼小事就不會放在眼里。人也順勢就急轉直下了。

02

看透「人性」,難免失望。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讓我們迷茫。

但是,我們到了一定的年紀,還會發現:「好人不長命,惡人樂逍遙。」

陷入困境的好人,比比皆是。

比方說,遇到老人跌倒,到底要不要扶一把。若是按照人性本惡的定論,還是不扶為好;若是你很善良,扶一把,卻沒有得到好報,那麼你從此長了記性,一定要冷漠。

既然好人不一定得到好的回報,那麼我們就不要做好事了,顯然,這樣的思維是「失望的表現」。

孔子耗費大半生,教育學生,還希望諸侯能夠學習禮儀,不再互相征討。

但是孔子并沒有改變天下的格局,并且好幾個國君,都不愿意收留他。

當他臨終的時候,對子貢說: 「天下無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殯于東階,周人于西階,殷人兩柱閑。」

天下無道,孔子的主張沒有人尊重,夏朝、商朝都已經遠去,周朝也走向消亡......一系列的論斷,可以洞察到「郁郁不得志」的真實感悟。

做人,一念是佛,一念是魔。我們總是在兩者之間搖擺,還能保持努力成佛的狀態,若是看透了,那就不再相信因果了,不再向上,從此隨波逐流。

03

看透「得失」,與世無爭。

世界上的一切,生不帶來,死不帶走。

人,光溜溜地來,赤條條地走。都是來世上做客的。

既然什麼都留不住,得到的東西也會消失不見,那就不如不去「得到」,還免得痛苦。

有一個富豪去鄉下釣魚,對河里捕魚的漁夫說:「我帶你去發財吧。」

漁夫問:「發財之后,又去干嘛?」

富豪說:「在城里買房子,買車子。」

漁夫又問:「房子車子都有了,錢也花不完了,又去干嘛?」

富豪說:「開著車,去鄉下釣魚啊。像我一樣。」

漁夫困頓了,說:「我現在,不正在釣魚嗎?為什麼要去城里繞一圈?」

很多人為漁夫的智慧點贊,卻沒有想到——有錢的人,釣魚是休閑;沒錢的人,釣魚是謀生。兩者的行動是差不多的,但是心態是大不一樣的。最大的區別,就在「休閑、謀生」兩個詞語之中。

得到了,然后失去,和從未得到,兩者比起來,前者會更加忙碌、充實,人生會出現汗流浹背、篤定前行的局面。

04

心理學教授弗洛伊德提出 :「人有本我、自我、超我。」

要活好一輩子,首先就要看清自己,學會做自己,不被世俗的東西困頓,拒絕負能量。

然后就是超越自己,不斷到新的層面,而不是躺在最底層。

古人說過:「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好的人生,就是持續變好,不要看做完好事之后,會有什麼結果。該來的會來,不該來的也會來,接納就行了。呈現陽光的一面,你做什麼都有意義。

當你被人生的意義困住的時候,就學會看開,打開思維,放大格局。

從現實生活來說,人生起碼有三件事,需要做好:送走上一代,教育下一代;賺錢,養家糊口;感受人間的愛,愛人,也被愛。 做事的過程,才是最值得享受的,結局反而不太重要了。

以后,談到人生的意義,難得糊涂,也未嘗不是最好的答案。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