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我們這個年紀,孩子們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也樹立了個人覺得正確的為人處世觀念,大家再不能像之前那樣,總是斥責教育他們。這一來會讓一個成年人的臉上掛不住,二來當今社會發展的速度實在太快,我們說的話非但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有時候還會適得其反。本來孩子們的工作生活壓力就大,平時抽空看我們的次數屈指可數,大家更應珍惜這一機會,盡可能的增加雙方之間感情。聰明有遠見的老人,為了家庭能更加的和睦,絕對不會輕易對子女說以下3種話,來一起看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第一,經常比較的話
很多時候我們將子女跟他人進行比較的目的,都是為了告誡他們一些事情,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些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話,會讓本就壓力大的年輕人感覺更痛苦,次數多了時間長了,他們可能就不再把這個家,當做自己避風的港灣;當然不乏那些試圖通過比較,鼓勵正處在黑暗中年輕人的家長,這點固然值得提倡,但一定要把控好這個度。不要為了鼓勵捏造一些漏洞百出莫須有的事實,孩子們只是年紀小不是傻,這樣的話說多了,只會讓他們感覺自己更無用;這里也不提倡對剛取得成績的年輕人過分鼓勵,來自最親近之人的肯定,容易讓他們極度膨脹,一不小心容易弄巧成拙。
第二,抱怨的話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不同人看這本難念的經,又會有各種不同的感悟和痛點。當下我們基本沒有了工作的壓力,即使什麼都不做,每個月也能定期領取到一定養老金,也不必償各種貸款,再怎麼樣也比初入社會的年輕人要過的輕松。大家的煩惱很多時候都是閑出來,或者自己不放過自己導致的。
可以跟孩子們講述自己的不容易,但一定不要怨氣滿滿,
其一任何情緒都是有傳染性的,對方在接受到信號后,也會有一些負能量,這對個人的身心健康沒有任何裨益; 其二我們是孩子們的榜樣,若整天向他們抱怨生活的不易,孩子們也難免會養成遇事抱怨不解決的習慣,這屬實不是有朝氣的年輕人,應該具備的人生態度; 其三抱怨是最沒用的,非但不能讓事情得到盡快解決,自己也會失去斗志。
第三,打擊的話
只要用心觀察我們就不難發現,那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自信滿滿的人,與從小生活的環境就充滿愛是有很大關系的;相反那些童年時期,不經常得到肯定的人,長大以后總是會覺得自己沒有別人做的好。我們不能一邊希望孩子們沒有顧慮的向前沖,一邊又說一些打擊他們自信心的話拉后腿,如果照顧不到這一點,未來子女在教育自己孩子時,也會跟我們一樣。
綜上所述,孩子們的年紀在一天天增長,我們再不能用之前那種教育的方式與之交流,相反遇到不懂的東西,有必要的話還可以聽聽他們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