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人格魅力,叫「大氣」。
什麼是大氣?
大氣,是一個人的風范、氣度、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提現。
木心曾說:「我一口氣讀完《基督山伯爵》,就覺得我生活了一場,痛快了一場。」
善與惡,德與怨,在這里交織,將每個人物的人格魅力體現得淋漓盡致,尤其是對大氣的解讀。
大氣之人,有大胸懷,能容人,能諒人。
01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書中的主人公唐泰斯本來可以過得非常幸福。
他是船上年輕的水手,是船上的大副,是船長屬意的繼任者。他有著不錯的收入,也有讓人艷羨的愛情,與未婚妻馬上要步入婚姻殿堂。
他天真浪漫、無憂無慮、正直善良,他熱愛著這里的一切。
老船長私下找到唐泰斯,請他幫忙替自己送一封非常重要的需要保密的信。
然而同為船員的唐格拉爾覬覦著船長之位,瘋狂嫉妒著唐泰斯。
唐泰斯的情敵費爾南也一直記恨著他,不愿意讓他順利成婚。
兩個人勾結到一起陷害唐泰斯,表示信件有問題,讓唐泰斯在婚禮當天被逮捕。
唐泰斯當時還以為,這種被冤枉的事很快就能被澄清,他很快就會被釋放。
但他沒想到檢察官維爾福為了確保自己的利益,為了仕途順利將唐泰斯冤判進了孤島重犯監獄。
唐泰斯的父親被逼至死,情敵費爾南娶了他心愛的未婚妻。
唐泰斯發現,那些陷害他的人都只是為了一己之私,便罔顧他的死活,逼死他的父親,搶奪他的妻子。而他要因為他們的自私和污蔑,一輩子被關在孤島監獄里。
有人向孔子請教,以恩德去回報仇怨,怎麼樣?
孔子反問如果報答仇怨要用恩德,那麼,受人恩惠之德又將何以報之?
明代思想家李贄在《八物》有言:「夫君子非無怨也,不報怨也;非不報怨也,以直報怨也。」
若是只知道以德報怨,那誰來給受害者公平呢?
當仁慈用錯了時機、用錯了對象,受害的只能是自己。
孔子也說: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用正直之道對待有怨恨的人;以公道對待自己怨恨的人。
02
以德報德,終有回響
法國十八世紀啟蒙思想家讓-雅克·盧梭說: 「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
唐泰斯是個很知道感恩的人。
對于當初十分器重他的舊日的老闆摩萊爾先生,唐泰斯一直心中感激著。他知道摩萊爾先生曾不顧自身危險為他去向法官求情。
在他入獄的那段時間,年邁體弱的父親也是摩萊爾先生幫忙照料接濟,還幫父親付清了房租和喪葬費處理好后事。
唐泰斯拿到寶藏成了基督山伯爵后,他一直想著償還這份恩情。
摩萊爾先生的生意每況愈下,卷入各種債務危機,險些破產,甚至到了舉槍自盡的地步。
唐泰斯隱瞞了身份,用一張二十萬的支票幫助摩萊爾先生一家還清欠款。
在摩萊爾先生的兒子遇到危險時,他再次伸出援手,竭盡所能地為他們提供了幫助。
知恩圖報,善莫大焉。滴水之恩,涌泉以報。
唐泰斯的知恩圖報,也為他帶來了巨大的財富與充滿希冀的未來。這些財富,最終都回饋于他自身。
對于在獄中絕境下,給予他新生的老人法利亞,唐泰斯滿心的尊重與感恩。
是法利亞教會了他學習西班牙語、英語和德語;是法利亞教會了他如何分析局勢識破人心……可以說,法利亞教會他一身本領。
在法利亞的幫助和教導下,唐泰斯從一個單純粗俗、蒙昧無知的可憐水手,變成了學識淵博、睿智高貴的基督山伯爵。
他們共同挖開地道準備好逃走時,法利亞突然中風了。唐泰斯沒有放棄老人自己逃走,而是放棄了逃生的機會,陪伴老人。
也正是他的陪伴,讓法利亞長老在臨終前把基督山的寶藏告訴了他。
如果唐泰斯沒有對法利亞以誠相待,那他也不會得到法利亞的傾囊相授、悉心教導,他也不會有機會脫胎換骨,成為基督山伯爵。
書中說:「 唯有經歷過苦難和絕望的人才能體會到幸福的可貴。」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善與惡,因與果,最終都會有結果。
以德報德,所有失去的,都將以另一種方式還回來。
人與人之間的恩德情意,最后都會回饋到自己身上。
03
以怨報怨,物極必反
俗話說,冤有頭,債有主。
若是一味地任由仇恨蒙蔽雙眼,為了報仇不擇手段,那麼人性的泯滅終將讓自己得到反噬。
報仇的人,也成了不折不扣的劊子手。
唐泰斯在復仇這條路上,曾經也迷失了自己。
他通過希臘城主的女兒海蒂和費爾南的兒子,教他們在議會上揭露費爾南的賣主求榮史,讓費爾南身敗名裂、自盡而亡。
他教維爾福的妻子用毒,間接通過她的手毒死了維爾福的好幾位親人,東窗事發后她和她的兒子自盡而亡。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仇恨的本能,讓唐泰斯無暇顧及牽連他人。
為了復仇,他傷及了許多無辜的人。這也讓他一度陷入深深的痛苦中。
人心詭譎難測,唐泰斯也曾是以正義之名,行殘忍報復之事。
但除了滋生更多的仇恨怨懟,他并沒有從中解脫出來。
如果不迷途知返,他的余生將是一片死灰。
好在大仲馬為唐泰斯寫了一個完美的結局。唐泰斯經歷了諸多事情以后,心境終于有了變化,在即將了結最后一個仇人的時候,他選擇了放下和寬恕,得到余生的安寧。
孔子說 :「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以怨報怨,物極必反。
再深的怨懟,也總有前塵過往一筆勾銷的時候。
只有從極致的怨恨中走出來,才能真正地放過自己。
人生苦短,有生之年,有太多的恩怨值得我們珍視考量。
怨恨太濃,會蒙蔽雙眼;善良太過,會放任為虐。
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
做以德報怨的絕對好人,只會讓自己傷上加傷。
做以怨報怨的絕對壞人,只會物極必反讓自己反噬而亡。
只有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的人,才能做到無愧于心,過鮮活快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