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離開后,留下來的這幾樣東西,是來「救」子孫后代的

li李 2023/02/02 檢舉 我要評論

《莊子.養生主》:「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木材和蠟燭的燃燒,那是有時間限制的。而火焰的傳承,那是沒有盡頭的。只要火焰傳下去了,那光明就一直留存于人世間。

這木材和蠟燭,就是人。這火焰,就是一直流傳下來的文明。

從巨觀的角度來說,薪火相傳,那是每一代人類的使命。而從微觀的角度來說,每個家庭的老一輩,傳下來的東西,都是子孫后代的寶貴財富。

按照現代人的理解,老人傳下來的,肯定是錢財資產,或者車子房子。只不過, 物質的傳承,那是不長久的。也就是說,物質終究有消失的那一天。

比如秦始皇和劉邦,都希望千秋萬代,沒想到秦朝和漢朝,還是滅亡了。

老人離開后,留下來的這幾樣東西,不一定是錢財,但它們都是來「救」子孫后代的。

一、老人留下來的「德行」,是子孫的福氣。

物質,那是看得見,且摸得著的,但它是身外之物。德行,那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但它永遠都會留存下來。

老人離開了,他們生前的權勢和地位,都消失不見了。 唯有他們的德行,在一直庇佑著兒孫。有些時候,你順利過關了,這就是祖先庇佑的結果。

談到「順利過關」,就不得不談到「貴人」。在你遇到問題的時候,貴人為什麼會來到你的身邊呢?為什麼貴人只幫你,而沒有幫別人呢?

有人提出過這麼一個觀點, 生命中的大部分貴人,都是祖先的德行「感召而來」的。

老人的德行越高,子孫后代的運氣就越好,遇到的貴人就越多。相反,老人的德行越差,后人的命運就越糟糕,嚴重點的,還會被麻煩纏身。

有道是「老人有德,惠及三代。老人無德,全家倒霉。」別小看了德行,也許你當下所擁有的錢財,都是德行幫你獲取的。

二、老人留下來的「三觀」,決定了子孫的性格。

有這麼一個現實: 性格決定命運。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那就注定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命運。而 性格,一般都受到「三觀」的影響。

三觀,就是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這三種觀念的出現,就是莊子談到的「薪火相傳」的結果。原生家庭有什麼三觀,子孫后代就會有什麼觀念。

老人的三觀比較端正,那他的后人,也會擁有端正的三觀。 在殘酷的世道面前,端正的三觀,也許不能讓人大富大貴,但一定能讓人安穩到老。

就拿「勤奮」這種觀念來說,勤奮工作,確實只能養活自己,而無法賺到什麼大錢。只不過,如果普通人連勤奮的觀念都沒有,那他們的未來,還有什麼希望呢?

這當中的邏輯鏈條是: 祖輩觀念的傳承——老人三觀的形成——構成了原生家庭的教育理念——塑造了子孫后代的三觀和性格——影響每代人的一生。

三、老人留下來的「做人理念」,會救子孫后代。

不同層次的人,會有不同的做人理念。所以,這個世界才會出現階層。

底層人的做人理念,便是打工生存,滿足一日三餐;中產的做人理念,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代代往上爬,突破中產的天花板;高產的做人理念,便是駕馭人心,讓普通人幫他們打工。

在古時候,農民家庭的父母,會跟孩子說,希望你能好好讀書,或者專心耕田,一輩子安穩無憂就好。

王侯將相家庭的父母,會跟孩子說,希望你能吸納更多的人脈,擁有更多的資源,才能獲得更高的地位,得到皇家的重視。

身為皇帝皇后的父母,會跟孩子說,希望你能夠掌握駕馭人心的能力,物盡其用,人盡其才,讓各方平衡,保證皇家的地位。

不同的做人理念,都只有一個目的,讓后人過上祖輩心中,最美好的生活。

四、老人留下來的「家庭氛圍」,會救子孫后代。

對于一個家庭而言,最重要的,不是錢財,而是「氛圍」。 如果說錢財是家庭的骨血,那氛圍就是家庭的靈魂。

賺錢氛圍特別濃厚的家庭,哪怕當下沒錢,未來也一定會重新崛起,迎來財運;感情氛圍特別濃厚的家庭,多半有著溫暖的親情,家人都和諧相處,一條心。

氛圍,為什麼顯得如此重要呢? 影響氛圍的,便是磁場。家庭的磁場不錯,子孫后代的命數會更上一層樓。反之,子孫后代會越混越差。

一個暴發戶的家庭, 把老一輩傳承下來的「勤儉節約」品質丟棄了,讓家庭多了奢侈,而少了簡樸。擁有奢侈氛圍的暴發戶家庭,不就只能培養出敗家子了嗎?

讓家庭出現敗家子的,不是別人,也不是老天,而是家庭的氛圍。

讓家庭走上坡路的關鍵,便是涵養底蘊,培養氛圍,注重家庭的靈魂。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