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說:「人之所以不幸,是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是幸福的,僅此而已。」
一個人能否感受到幸福,不在于物質的豐盈,而在于內心是否懂得知足。
正所謂:「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
知足者,平凡中感受幸福,不知足者,萬貫難補心靈虧空。
一個人是否知足,過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01.
不知足的人,看不到生活的閃光
法國作家狄德羅講過自己的一段經歷:
友人送給他一件制作精美的高級睡袍,他非常喜歡,可穿上之后,他開始覺得家里椅子、書架、窗簾、地毯粗陋庸俗,為了搭配睡袍,他換掉了家里所有的傢俱。
當家煥然一新時,他才驚然發現,自己竟因為一件睡袍,做出來一系列失控的改變。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狄德羅效應」,也叫做「越有越不滿足效應」。
叔本華說過:「人生就是一團欲望。當欲望得不到滿足便痛苦,當欲望得到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像鐘擺一樣在痛苦與無聊之間搖擺。」
越是忙著滿足欲望,越會對生活產生不滿,在欲望與現實之間拉扯,毀掉原本幸福的生活。
一個知足的人,就算幸福只有一粒微塵那麼小,也會被放大成一顆星球那麼大。
剛畢業時的白巖松,工資很低,只能居住在京郊,每天都非常奔波。
後來,他進入央視工作。台里籌備新節目《東方時空》時,找到了白巖松,他想也沒想就答應了。節目創立初期,條件十分艱苦。經過若干次的搬遷,工作組最后穩定在六里橋一幢居民樓的半地下室里,那套房子有七八個房間,住著近二十個人。
離地面僅十幾厘米高的房子,環境常年潮濕,而他們一住就是好幾年。
原想著,住在這樣一個擁擠,潮濕的環境,會麻煩不斷,壓抑不已。
可白巖松回憶這段時光時卻說,人多會有吵鬧,可人多卻會帶走環境中的濕氣,大家每天一起議論片子的拍攝,反而驅散了漂泊的孤獨。
古語有言:「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
生活的幸福,不在于窺視沒有的事物,而在于能否從當下的處境,知足探趣,發現生活的閃光,探尋人生的意義。
人的快樂,本就不需要過多物質的加持,懂得知足,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平淡中亦能收獲幸福。
02
盲目追逐欲望,迷失生活方向
巴爾扎克說:「貪心好比一個套結,把人的心越套越緊,結果把理智閉塞了。」
人的欲望就是一個貪吃的怪獸,不加控制,就會蠶食我們的理智,把原本穩定的生活推向失控的邊緣。
從前,有個農夫,每天辛苦勞作,早出晚歸,可賺到的錢卻只能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好在,妻兒并未因生活的清貧而抱怨,反而體諒他的不易,家庭生活其樂融融。
一天,農夫在一棵杏樹下,挖到一具金羅漢,變賣得了一大筆錢,買田置地,家里條件得到改善。
可生活已無憂的樵夫,非但沒有為此開心,反而每天唉聲嘆氣,嘴里還一直念叨:「聽說那金羅漢一共18個,我才挖了一個!」
老婆聽后,說道:「一個金羅漢就夠我們生活了,要那麼多錢干嘛?」
可農夫卻生氣道:「這點錢哪夠花呀!挖到其余17個金羅漢,那才是真正的生活無憂?」
為了找到其余的金羅漢,他不再踏實干活,而是每天拿著鋤頭四處挖。
除此以外,還每天處在焦慮中,一會兒擔心被別人知道秘密,挖走其他金羅漢;一會兒又擔心,他人知道自己變富,盜走已有的錢財。
最后,由于焦慮過度,積慮成疾,臥床不起。
老子在《道德經》中有言:「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貪欲容易引發罪惡,不知足容易引發禍端。
愚者在欲望中迷失,把生活推入深淵,智者卻懂得撥開欲望的迷霧,知足向前。
適度的欲望,催人向上,可無節制貪欲望,只會讓人迷失生活的方向。
人唯有掌控欲望的分寸,保持警醒,才能把生活駛向幸福的港灣。
03.
人懂知足,生活才能更幸福
北宋隱士林逋在《省心錄》中有言:「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不被欲望打亂生活秩序,知足才是最大的幸福。
看過一個小故事,有個富翁,家財萬貫,生活無憂,可他卻終日煩惱不斷,愁眉不展。
在他旁邊的平民區,住著一對磨豆腐的夫妻,經濟雖不富裕,卻歡聲笑語不斷。
看到此景,富翁的妻子便問:「我們這麼有錢,怎麼還不如隔壁磨豆腐的小兩口快樂呢?」
富翁說:「也許是欲望惹的禍。」
富翁心生一計,他隔著墻扔了一袋銀子過去。
當天,原來歡歌笑語的小兩口竟沒有了聲音。
富翁認為,小兩口突然有錢,一定是像自己一樣,被欲望所困,變得不再開心。
可事實卻是,小兩口把獲得的金錢分成三份,一份給到雙方父母,讓父母安享晚年,一份存起來,留給孩子做成長費用,最后一份用作擴大豆腐廠,讓現在美好生活能夠延續。
小兩口沒有因為突然的富裕,改變生活方式,而是知足而行。
哲學家伊壁鳩魯曾說:「誰不知足,誰就不會幸福。」
以前總認為,欲望的滿足就等同于收獲幸福,後來才知道,人不知足,滿眼貪欲,心會扭曲變形,根本無法感受幸福。
人性最大的弱點,擁有時不知足,失去了才后悔,然而,那些原先看不上的平淡,早已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
人生海海,懂得知足,放低欲望,才是獲得幸福的秘訣所在。
作家書海拾貝說:「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念過多,內心本不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
人處于世,誘惑太多,欲望太過,背負過多的貪欲,模糊生活的模樣。
把多余的妄念拋開,給欲望瘦身,讓生活回到本真的模樣,發掘生活的閃光,亦能過上快樂人生。
余生愿你,不被物質定義,追逐心中所想,知足常樂,安穩前行,方能過上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