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不是一時的沖動,而是一輩子的銘記。
中國有句老話: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人活一輩子,總會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難題,求人幫忙是常事,受人恩惠是常情。
知恩圖報,是做人最基本的修養。
對于生命中那些于己有恩的人,大多數人往往喜歡用「請客吃飯」來作為報答方式。
有時候,「這頓飯」會隨著時間流逝,被拋之腦后,變成一句空談,人情債越攢越多。
有時候,「這頓飯」的分量實在太輕,代替不了那份莫大的恩情,虧欠始終存在。
有時候,「這頓飯」還會滋生出別的事端,落人口實,留下無窮禍端。
所以,對妳有恩的人,不要再用「請客吃飯」來報答。
學會以下這3種報答方式,才是維持感情、穩固關系最高明的辦法。
01
強者互幫,誰都有雨天沒傘的時候
三毛寫過一句話:
雪中送炭,貴在真送炭,而不是語言勸慰,炭不貴,給的人可真是不多。
人在低谷時,最容易看清人心,最能感受到世態炎涼。
世事無常,誰都會有雨天沒傘的時候。
曾在危難關頭拉過妳一把的人,也許有一天也會不幸跌落深淵,需要他人施以援手。
曾在大雨里幫妳撐過傘的人,也許某天也會站在風雨中無能為力,需要貴人相助。
真正的強者,都懂得互幫互助,互相成就。
當那些幫過妳的人遇到困難時,妳若能竭盡全力將他從「水火之中」解救出來,這份恩情的互換,比任何山珍海味都珍貴。
錢鍾書早期創作《圍城》的時候,生活過的十分拮據。
楊絳為了能讓錢鍾書安心寫作,主動承擔起所有家務,但由于那個時候,兩人的作品都沒有出版,也沒有收入來源,日子一度過得極為艱苦。
導演黃佐臨得知他們的境況后,便把楊絳寫的兩部作品《稱心如意》和《弄假成真》買了下來,為他們送去了一筆豐厚的稿酬,幫他們度過了最難的日子。
沒過多久,黃佐臨親自執導,將這兩出戲搬上了舞台。
多年后,《圍城》大火,不少人找上門想要得到錢老的授權,而他卻毫不猶豫將作品授權給了黃佐臨的女兒黃蜀芹。
在錢鍾書和楊絳心里,不僅深深認可黃佐臨的才華,還銘記著他當年雪中送炭的情誼。
《圍城》拍攝期間,錢鍾書和楊絳多次寫信給黃蜀芹,鼓勵她拍出好作品,給了她很大的信心,而這個作品,也助她度過了事業低谷期。
古人云:利者,義之和也。
聰明人的相識相交,最終往往都是共贏的結局。
患難見真情,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渡人的同時,也是在渡自己。
命中的貴人,都是相互的,今天妳有難需要我來幫,明天妳有苦需要我來扛。
人與人互相幫忙,便能結出感恩的果實,滋養彼此的生命。
02
智者搭橋,誰都有孤獨無助的時刻
不知妳是否還記得那位被患者砍傷的陶勇醫生。
兩年前,陶勇在出診時,遭到一位患者惡意追砍,兩周后才脫離危險。
盡管遭遇了這種惡性事件,但提及人性,陶勇表示還是想要堅守內心的善良。
除了做好救死扶傷的本職工作,他還經常會幫助一些家境困難的患者。
談到人性之善,陶勇曾經講過一個故事:
很久以前,他接診過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女孩。
為了給女孩治病,這家人花光了所有的積蓄,已經到了走投無路的境地。
陶勇聽完他們的情況后深表同情,便下定決心幫助他們,隨后費了很大心血治好了女孩。
女孩痊愈后,通過參加一個比賽,拿到了5000塊的獎金。
然后又從這5000塊里,拿出了一千塊,捐贈給了另一位同樣身患重病的孩子。
後來,得知陶勇受傷,這個孩子的父親找到他,又想將這一千塊捐給陶勇。
正是這份感動的存在,這些善良的傳遞,讓陶勇相信:善良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生命是一種回聲,善良是一場輪回,妳所付出的善意,不僅能擦干近處的眼淚,或許還能幫到遠處的哭聲。
人活一輩子,誰都有孤獨無助的時刻,似乎再也等不到曙光。
所謂智者搭橋,就是:當妳受到他人的恩惠后,將這份善意繼續傳遞下去,一塊塊木板連接起來,便會成為渡人過河的橋。
橋搭的多了,就會變成更多的路,幫助更多人走過黑夜,通往明亮的遠方。
《奇葩說》里,熊浩說過一段辯詞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妳想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唯一的辦法就是盡量發光。
不是因為相信這個光可以照亮一切,而是因為黑暗里的一點點光會特別耀眼,其他的光會看到妳這束光。
微光會吸引微光,微光會照亮微光。
我們互相找到,然后一起發光,這樣才能把陰霾照亮。
感恩的方式有很多種,將這份愛一次次傳遞,將溫暖一層層交付,便是對于「感恩」二字最透徹的理解。
永遠相信:善良遇見善良,定能開出最美的花。
03
仁者記恩,誰都有改變自己的機會
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說:
我們老是感到缺乏什麼東西而不滿足,是因為我們對已經得到的東西缺少感激之情。
如果妳懂得了感恩,就不會再抱怨生活苦,不會再怨恨命運不公。
看過一個意味深長的短片:
寒冷的早晨,一個被通緝的逃犯逃到了小鎮上。
由于連日里躲躲藏藏,他已經很久沒吃過一頓飽飯,衣服變得破破爛爛,整個人看起來邋遢不堪。
找好藏身之處后,他發現附近有家包子店,便拿著一把刀走到了店里。
包子店的老闆是位慈祥的老人,老人看了看他手里的刀,并無半分緊張,只是笑著拿出兩個包子送給他。
在那之后的幾天里,他每天都會去包子店,每次老人都會遞給他兩三個包子。
直到有一天,老人準備收攤,突然看到桌子邊放著一份報紙,報紙上印著通緝犯的照片,正是那個「流浪漢」。
知道真相后的幾天里,逃犯再沒來過包子店,老人十分忐忑不安。
一周后,當逃犯再次出現時,警察直接將其抓獲,被帶走的時候,他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
這時老人發現,報紙后面寫著幾句話:
他早已厭倦了四處躲藏,本想結束自己的生命贖罪,但卻屢次被懦弱打敗,原本他因為饑餓想再次殺人搶劫,是老人的善良打動了他,讓他找回了良知。
所以他特意將報紙放在此處,希望老人舉報自己,提供的3萬元獎金便是他的回報。
在監獄里,逃犯終于改過自新,靜下心來學習,重新書寫自己的人生。
幾年后,他出獄了,老人已經離世,他將包子店重新開張,把當年的恩情繼續延續。
如果妳只會抱怨命運不公,而不做出改變,那麼旁人再多幫助也是徒勞;
如果妳只會怨恨生活艱難,而不努力解決,那麼再多的炭火也難以救急。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是改變命運的開始。
請記得:做好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才能不辜負他人的鼎力相助,不負生命中所有的相遇。
周國平在《人生不較勁》中寫了一段很深刻的話:
如果妳是一個善良的人,妳得到了別人的善意對待和幫助,心中會產生一種自然的情感,這種情感就叫感恩。
妳對別人懷有善意,樂于幫助,才會懂得別人對妳的善意,感激別人的幫助。
妳得到了愛,妳要感恩。妳給出的愛被接受了,妳也要感恩。
感恩,能培育出人性中的至善和至美。
感恩,不是一時的沖動,而是一輩子的銘記。
做一個感恩的人,不敷衍每一份恩情,不辜負每一份善意,是人生最重要的修行。